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巨祿強調:農墾與地方合作共贏是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6-06-29 21:10: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郭銘華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巨祿在省政協九屆十六次常委會議上強調

  農墾與地方合作共贏是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東北網6月29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 郭銘華 東北網記者 印蕾)29日下午,省政協九屆十六次常委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大會。省政協主席王巨祿強調,要從省情特點出發,探索農墾與地方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依靠市場化手段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走切合我省特殊情況、發揮比較優勢的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新農村建設之路。省委副書記、省政協副主席周同戰主持會議。

  王巨祿說,新農村建設必須把加快生產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放在首位。我省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異常艱巨,必須盡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健全農村基層民主管理。要借鑒歷史經驗,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辨證統一規律,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創新思維和創造性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加快我省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王巨祿強調,要繼續深化對我省省情的再認識。必須從優勢和困難兩個方面認識我省在農業發展上的特殊性,單講哪一個方面都會產生對發展形勢的誤判和對發展思路的誤導。要正視困難,發揮優勢,變壓力為動力,用農墾的技術、管理和規模化優勢去破解地方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實踐經驗已經證明,只有這樣纔能加快我省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王巨祿強調,我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從省情特殊性出發,在不改變現行土地產權,不損害群眾在土地上的收益權,又能確保農民增收的前提下,按照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尊重農民的意願,通過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和產業化發展的方式,衝破行政區劃的壁壘,消除農墾與地方之間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把目前這種自發的、局部的和低層次合作推進到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把代耕延伸到農業的生產全過程;把農業合作延伸到非農產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各個領域;把生產合作延伸到資本合作;把部分農民的合作逐步延伸到以村、鄉,乃至縣、市為單位的合作,在更大的范圍內對我省農村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和資本資源等各種發展要素全面進行整合,建立起農業生產和經營企業化的新型管理體系,這樣完全有可能打破常規發展狀態,走出一條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路子來。

  王巨祿指出,可以從六個方面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農墾與地方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圍繞土地合作,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步伐;圍繞推進龍頭企業建設實行股份制等各種形式的合作,加快我省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圍繞『主輔換位』戰略的實施開展合作,加快畜牧大省建設的步伐;圍繞社會化服務開展合作,加快全省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步伐;圍繞改造農業生產條件合作,加快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步伐;圍繞社會事業發展合作,加快我省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促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涉及到對生產經營方式、組織方式的改革和對人們傳統思想觀念的更新,為此王巨祿建議,省委應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日程,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積極而又慎重地加以推進。要圍繞推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調整省內相關的政策,支持墾區做強做大,實現在發展中帶動、在帶動中共同發展。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實現多渠道就業、多渠道增收致富抓好對農民的技能培訓。

  王巨祿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事業,人民政協責無旁貸。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圍繞我省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的有關問題,選擇題目,深入研究,有所建樹,有所貢獻。

  省政協副主席曹廣亮、曹亞范、歐陽吟、遲建福、張樹平、王濤志、梁榮欣、何小平及秘書長白樹清出席會議。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