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電 七月,正是我省各類農作物快速生長的關鍵時期。然而,由於今春水稻生育期一系列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目前水稻生產呈現令人擔懮的狀況。日前,記者隨省農委有關同志走訪我省一些水稻產區,所到之處見到稻苗普遍比常年矮小細弱,分?也少,一些地方甚至還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葉瘟等病蟲害。
稻秧生育進程晚於常年 『四大問題』威脅產量
省農委副主任王兆斌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水稻生產的氣候條件可謂危機重重,先是4月份育苗時節,氣溫持續偏低,35年一遇的超低溫給水稻育苗帶來極大不利;接下來是5月中下旬的高溫乾旱,正是水稻拔節起身需要大量用水的時候,我省大部分稻區卻陷入乾旱境地,缺水甚至是無水可取;進入6月以來,持續的降雨天氣,雖然緩解了旱情,但近半個月的連陰雨又給水稻生產帶來了低溫寡照的不利條件。
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全省大部分地區水稻出現了不可逆的生育期拖後及生育進程延遲。當前,我省水稻生育期普遍拖後7—10天,個別地區拖後10天以上。
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專家分析判斷,目前我省水稻生產主要存在四個對產量影響較大的問題:一是秧苗素質不高,二是分?數量不足,三是葉片生長量不夠、株高較矮,四是病蟲害開始發生。
省農委生產處處長杭玉臣說,據調研了解,今年我省水稻出苗期普遍較正常年份晚7天左右,致使進入高產移栽期時,一些秧苗葉齡未達標准,大量缺齡苗、株高較矮的低素質苗不得不移栽下地;而且插秧後及分?:期又連續降雨,致使稻苗分?延遲、有效分?減少。目前,二、三積溫帶水稻主產區每平方米莖數較去年同期少15%—20%,較常年少10%—15%,單株分?平均少1—2個;葉片長度普遍短於正常年份和標准,最多的較標准少25%—30%;6葉期株高矮5—7厘米,生長量少20%—25%。另外,由於陰雨連綿,加之去年田間稻瘟病病菌基數大,為病害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水稻葉瘟已經不同程度地發生。如果7月份氣象條件沒有大的改善,稻瘟病大發生的可能性較大。 『水稻二化螟、負泥蟲等害蟲也在局部地區開始發生,這些都時刻威脅著水稻生產。』
以細致管理扭不利局面 專家建議把好『五關』
鑒於當前水稻較為嚴峻的生長發育形勢,我國著名水稻專家、省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徐一戒指出,各地稻農應緊緊抓住當前有效分?期這個關鍵季節,突出田間管理這一中心,針對不同苗情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力奪豐產豐收。總的來說,就是要在分?期、拔節孕穗期、結實期三個生育過程的灌水、除草、施肥、滅病環節上落實好各項增產措施;具體要抓住『促、控、防、壯、精』五個字。
『促』:通過做好水、肥、土的文章,促進水稻正常生長,增加有效分?莖數。在用水上,要薄水勤灌,曬田提溫,促進分?;在施肥上,要因苗制宜,科學施用。對前期肥料用量不足、目前苗數不足的稻田,要適當追施硫酸銨等速效肥或磷鉀肥,提高分?能力;對苗數較少的稻田,要采取『少吃多餐』的策略,分次追施分?肥;對前期肥料施用較多的,可少施或不施分?肥,重點以擱田來促進根系活力。抽齊穗後要抓緊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腐殖酸、氨基酸類葉面肥,提高水稻成熟度。在生活上,要注重行間土增溫,放寒散?,搶奪積溫。
『控』:在促進水稻分?的同時,控制無效分?。根據今年水稻分?基數少和農歷『閏七月』、頭伏拖後的實際,全省要適當延長分?期,各積溫帶的分?期可參照常年延後5?7天。在水層控制上,要以淺水層為主,避免水位過高,引發病蟲害。11葉品種9葉期(12葉品種為8葉期)田間莖數達到計劃穗數的,要及時曬田控?,以此抑制氮肥吸收,順利完成生育轉換。對目前畝苗數正常的田塊,要以控為主,可不施分?肥,著重施好後期穗肥。
『防』:要做到一防病蟲害、二防草害、三防低溫冷害。根據今年基本具備稻瘟病大發生的條件,各地要本著『有病沒病當有病防、大病小病當大病防』的原則,對稻瘟病提早做好藥劑准備;同時加強對水稻螟蟲、紋枯病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早制定防治技術方案。建議使用加收米、施保克和多菌靈等高效、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但要注意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除草也要選擇安全系數高、藥效好、殘留小的除萆劑,對個別化學藥劑除萆效果不好的地塊,要組織人力進行人工薅草,既淨田又活土,一舉兩得。
省農科院水稻所張鳳嗚研究員說,鑒於今年比較特殊的天氣狀況,必須汲取2002年低溫冷害使水稻嚴重減產損產的教訓,做好防范低溫冷害准備。7月底、8月初在水稻進人孕穗期後,若遇到17℃以下低溫,要灌深水防冷害,水深要在17厘米以上,水溫在18℃以上。至始穗期再實施淺水灌溉,抽穗30天後停止灌水,防止過早撤水逼熟,降低產量和品質。
『壯』:由於今年晚生分?所佔比例昇高,各地要特別注重提高穗部質量,施好穗肥。倒兩葉(11葉品種10葉、12葉品種11葉、13葉品種12葉)前半葉為施穗肥的最佳時期,要做好看苗診斷,適時適量施用,特別是要增施磷鉀肥,促進壯稈大穗,爭取每平方米保稻粒4萬左右。在抽穗期還要施用葉面肥,防止葉片脫肥早衰;尤其要及時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光合能力,促進灌漿速度,改善品質,促進籽粒提高成熟度。在水分管理上,拔節孕穗期保持淺灌水層,低溫時加深水層;抽穗開花期保持淺水層,開花期後間歇淺灌;乳熟期『濕濕乾乾』,以濕為主;蠟熟期乾乾『濕濕』,以乾為主。促進大穗發育,提高結實率。
『精』:有針對性地落實田間管理措施,按照標准化的要求,提高技術到位率。徐一戎研究員說,當前很多稻農在施肥、施藥上仍習慣老辦法,肥料以氮肥為主,氮肥以尿素為主,藥劑以高效為主,這是不科學的。要大力推廣葉齡診斷技術,學會根據水稻不同生育生長階段按需供給,科學合理施肥、灌水,增強田間管理的時效性,也從根本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