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7月14日電 一走進饒河縣大佳河鄉富村,別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寬闊的水泥路面筆直而平坦,在兩旁綠樹的掩映下,縱橫於小村的每一個街區。一條街區的盡頭,濃郁的柳蔭下,幾位老婦人圍在一張石桌邊拉著家常,懷裡的孩子雀躍呢喃,身邊三兩個孩童嬉戲著。這不像是置身於鄉村,只是身邊不時"突突突"掠過的背著巨大藥罐的農機,在驚擾著心中的疑問。更為不同的是,這個村每家每戶看不到土牆和磚牆,清一色是用鐵柵欄圍成的院落,看上去是那樣的整齊規范。這就是今日的饒河縣大佳河鄉富河村。
村民孫文和說:"富河村地勢窪,村裡雨水排不出去,村民只要是下了炕就是兩腳泥,但是,那是富河村的過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抓生產,奔富裕,今天的富河村環境建設上不次於縣城。"
富河村1972年建村,86戶村民耕種著6000畝土地,16名黨員個個是帶領村民致富的先鋒。
近年來,富河村黨支部以"五個好"建設為目標,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促進了小村的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文明村建設的和諧快速發展。
在村委會辦室的一面牆上,掛滿了"小康示范村"、"五個好"建設先進黨支部、全省先進村民委員會、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各種榮譽,通過這些,可以感覺到這個村黨支部班子在促進小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強化黨組織建設,致富能人來當家,加快農村發展步伐。村黨支部以村黨支部班子換屆為契機,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兩推一選"的方法,配齊配強了黨支部班子成員,選出了一名28歲的致富能手作為黨支部書記,並有目的定期選派大中專畢業生、致富能人、專業戶、科技示范戶參加黨校和農廣校學習,突出"雙帶"作用和人纔儲備,為黨支部班子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建立健全了《黨支部議事規則》、《黨支部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12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村黨支部工作和班子成員行為。先後投資8萬元建起了黨員活動室,購置了電教設備和科普書籍,定期組織黨員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市場經濟知識、農村實用技術和法律法規,黨支部先後30餘次聘請縣科委、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來村講授種、養殖方面的先進技術,提高了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
實施土地集約經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對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村 黨支部立足村情,村民每人拿出1.5畝土地作為集體土地集約使用,所創收益用於發展村公益事業。
通過村集體出資和黨員帶頭自籌的辦法,2003年投資30萬元為村民統一安裝了鐵柵欄,改建了標准化廁所。2004年爭取上級交通部門投資100餘萬元,建成了村內縱橫兩條610延長米的白色路,投入資金15萬元為村裡主街道安裝了路燈,砌上了石頭邊溝,栽植了塔松、垂柳、李樹等綠化、美化樹種3500餘株,環村栽種了防風林、經濟林200餘畝。使富河村的環境建設華發了新景象。
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著手,投資100餘萬元修建了6條3萬延長米的田間路,修建截流溝1500延長米,防洪大堤7500米,建橋涵5座,完成土石方30多萬立方米,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多年以來,富河村的孩子上學實現了村裡統一免費接送,讓村民有更多的時間發展生產。
黨員在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中發揮先鋒作用,帶頭發展特色種植。有15名黨員和村乾部先行改造中低產田,重點發展綠色水稻和白瓜種植,2005年全村發展綠色水稻2000畝,白瓜2200畝,拉動人均增收300元。2006年新打機井12眼,新增綠色水稻種植面積1500畝,畝增收潛力400元。
11名黨員立足資源優勢,帶動村民發展東北黑蜂、絨山羊和黃牛養殖。2005年全村養殖黑蜂800箱,絨山羊1500只,黃牛260頭,發展各類養殖專業戶12戶。2006年實現黑蜂養殖2000箱,各類養殖專業戶發展到32戶。
目前,富河村自來水、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均達到100%。2005年村集體積累350萬元,經濟總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
"心連心同奔小康路,一幫一共建致富村",富河村村口的拱門上的一付對聯,表述了富河村黨支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