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 在祖國北部邊疆群峰起伏的大山中,保興山顯得很不起眼,保興山哨所地處保興山最高峰,方圓20公裡無人煙,交通不便,先後4次打水井未果。雖然條件艱苦,但是30多年來,保興山哨所連年出色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多次被沈陽軍區評為『紅旗觀察哨』,並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
哨所寂寞、枯燥的生活,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每天,除了觀察執勤、下山巡邏外,與他們為伴的惟有奔騰不息的黑龍江水,小興安嶺的滾滾松濤和數不盡的滿天星斗。
在觀察哨前的小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柞樹。一天,有一名戰士驚喜地發現那上面長出了猴頭蘑。戰士們聞言,跑來爭相觀賞,但誰也捨不得摘下它。從此,每當戰士們換崗路過這裡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抬頭看一眼。一次,來山上送水的司機看到樹上居然長出了拳頭大的猴頭蘑,好心的爬到樹上摘了個利索,送給哨所的戰友們。戰友們啞然失笑,尷尬了好半天。事後,戰士們每每經過那裡,看到那棵光禿禿的樹時,總不免傷心一陣。
雖然守護著黑龍江,但異常缺水也考驗著全哨官兵。官兵們吃的水全靠幾十公裡外的連隊向上輸送,曾有兩名戰士因送水而犧牲,從那以後,戰士們便稱哨所的水為『生命之水』。
那是1992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盤山道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晶瑩透亮,汽車輪子常常是只轉不前,稍不留神就會連車帶人滑下懸崖。此時,哨所裡的戰士已經斷水一周了。為了讓戰友及時喝上水,一名駕駛技術嫻熟的司機和一名戰士冒著生命危險開著水車向山上進發。眼看就要到達山頂了,正當哨所戰士們歡呼之時,突然,在一個拐彎處,汽車上的水箱突然偏移,慣性帶動車體猛然側滑,瞬間,整臺車滾下山澗,兩名戰士壯烈犧牲……
打那以後,戰士們用水極為節省,一盆水,要用好幾個來回。每年清明節,戰士們都不忘親手采摘一束報春花,帶一壺『生命之水』,送到長眠邊防的戰友墓前。
登哨所眺望,對面俄羅斯小鎮風情盡收眼底。戰友們風趣地說,在哨所當兵,雖說人沒出過國,但眼光放得長遠,天天都在國外。執勤在兩岸哨塔的中俄戰士經常通過軍事望遠鏡隔江相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沒有通過話,但似乎很熟識了,甚至能說出對方哨塔裡士兵的長相和生活習慣。每天清晨或換崗時分,他們有時還互相揮手致意。
2004年10月,與俄方官兵搞聯歡,一曲《小白楊》和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把中俄雙方的官兵們拉到了一起。一次,俄方來了6名軍官、3名戰士和1名翻譯,平均身高在1.90米左右。雙方進行了籃球比賽。午餐時,俄方官兵看到餐桌上擺滿了各種『時令蔬菜』,又聽說這出自一位叫巴特爾的內蒙古籍小戰士之手,連呼:『哈拉少!哈拉少!』(俄語:很好的意思)通過交流,中俄官兵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臨別時,閃光燈頻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