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16個鏈條唱響循環經濟 佳木斯欲創中國大米第一品牌
2006-07-28 07:41:4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志偉 高永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8日電 總投資10億元,年加工100萬噸水稻的全省最大的糧食深加工項目,在佳木斯市開工興建。欲創中國大米第一品牌,改變水稻深加工『原字號』輸出的現狀,佳木斯益海糧油深加工項目奏響進軍號角——16條深加工鏈條,讓水稻在循環經濟中提昇品牌、創造價值。

  金鳳凰巧遇梧桐樹

  益海集團,由新加坡著名的豐益集團和世界500強中排名93位的美國ADM公司2000年在中國合資創建的大型糧油工貿集團。在中國已組建的糧油加工廠和貿易公司共有38家,其中已經投產的加工廠有24家,產品涉及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面粉及動物飼料加工等領域。

  2005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新加坡益豐集團董事長郭孔豐先生帶隊的考察團一行6人到佳木斯訪問考察,他們對佳木斯市水稻資源和投資環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佳木斯市組建水稻綜合加工及稻殼發電項目的交通運輸條件、原料資源情況、經濟發展環境、產業政策以及佳木斯對項目的扶持懮惠政策都非常滿意滿意。2005年9月3日,益海(佳木斯)糧沒綜合加工項目議定書簽定。

  發展環境帶來做大信心

  益海集團緣何選擇了佳木斯?郭孔豐這樣分析道:『國家振興東北大政方針,是天時: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罕有的寒地黑土,土質肥沃,水質好,四季分明,種出的大米口感好,營養價值很高,這是國內絕無僅有的地利優勢;最重要的是人和,自益海集團到黑龍江佳木斯創業以來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對發展經濟的決心,堅定了我們把佳木斯公司做成益海米業旗艦企業,打造中國最好的大米品牌的信心。』

  佳木斯市領導鄭重承諾,益海糧油加工項目是佳木斯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也是該市項目建設的示范工程。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對企業發展給予鼎力支持,有關部門要堅持特事特辦,特事快辦,以最優質的服務,最好的發展環境,確保項目如期投產。

  16個鏈條玩轉米業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益海(佳木斯)糧食深加工項目除將水稻加工成大米外,還把糠皮、碎米和稻殼『吃乾榨淨』,讓原本是污染環境、佔用土地的廢品成了企業和農民的『新寶貝』。過去,只有少部分桔稈用做燃料,稻糠全部用做飼料,稻殼則成為水稻加工企業的累贅,企業將稻殼點火燒掉會造成很大污染,隨處堆放又造成火災隱患。佳木斯市的一個水稻加工企業曾經以每袋2元的價格僱入往外運稻殼,這也是一筆驚人的浪費。

  益海(佳木斯)糧食深加工項目是水稻綜合加工項目,生產工藝是以水稻為原料,開發制米加工項目;以大米為原料,開發優質珍珠米、米粉產品加工項目;以米糠為原料,開發米糠油等加工項目;以稻殼為原料,開發稻殼發電項目;再把以稻殼發電產出的稻殼灰為主要原料,開發加工生物肥料,投入到優質水稻種植基地,減少化肥施用量,保證水稻達到綠色食品標准,真正步入循環經濟健康軌道,為佳木斯市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開創了先河。

  通過對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產品進行深加工,除生產出優質珍珠米、米粉產品以外,還可以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米糠營養調和油、維生素正、卵磷脂、谷維素等系列保健食品和醫藥產品,產品加工鏈可達到16個,對農產品做到了吃乾榨盡的生產效果。

  佳木斯益海糧油深加工項目將依托設立在佳木斯的黑龍江省水稻研究院雄厚的水稻培育科技力量,與益海集團共同努力,培育世界一流品質的符合深加工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優質水稻品種。企業采用訂單農業的方式,把第一生產車間建立在農戶,建立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實現專業化種植、專業化田間管理、專業化收割、專業化儲存、專業化加工的生產鏈條。

  據了解,這個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今年5月10日至11月末,建成年加工水稻36萬噸的加工廠一座,10萬千瓦稻殼發電廠一座,年加工米糠15萬噸的浸出油廠一座,工程達產達效後可實現稅金2800萬元。二期工程相應增加投資2.5億人民幣擴大規模,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後,年加工水稻100萬噸,米糠加工30萬噸,大豆加工30萬噸,玉米加工20萬噸,發電能力達到20萬千瓦,達產達效後年可實現稅金6000萬元,將成為我省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也將成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示范工程。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