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日電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全面小康標准及監測方法,以總體小康值為基點,以全面小康值為目標,黑龍江調查總隊近日對我省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05年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綜合實現程度為30.8%,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各項指標全面上昇。
農村經濟發展的實現程度為9.5%,同比提昇3.1個百分點。我省第一產業勞動力佔農村勞動力的比重為48.3%,同比下降了1.7個百分點,實現程度為11.3%,是經濟發展實現程度提昇快的主要原因。據對我省25個市縣、224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農村居民外出打工人數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96元,實現程度為7.8%,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為19%,實現程度為15.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農村社會發展的實現程度為39.7%,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13.6%,實現程度為4.5%。2005年,全省有14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197.3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為59.4%,總籌資6147.4萬元。2006年又新增20個縣(市、區)為試點縣。目前,這些試點縣(市、區)已有511.8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609.8萬人,參合率達83.9%。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為9.4%,實現程度為13.1%,現階段處在相對較低水平;萬人農業科研人員數為3.3人,實現程度達到76.7%。
農村人口素質實現程度為2.5%,與上年持平。我省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4年,僅達到總體小康值。其中大專及以上程度僅佔0.9%,高素質勞動力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我省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0.2歲,實現程度為12.7%。
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實現程度為38.7%,同比提高了1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生活檔次不斷提高,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2005年我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3%,同比降低4.6個百分點,實現程度達到了100%;農民居住質量指數為19.1%,實現程度為1.9%。據2005年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農民人均樓房、磚瓦平房面積為15.0平方米,同比增長6.5%。人均裝修生活用房材料支出27.9元,同比增長75.1%;農民生活信息化綜合指數為54.6%,實現程度為83.1%,同比提高35.8個百分點。農村每百戶居民安裝電話71.3部,擁有移動電話57.3部,分別比上年增長22.9%、91%,人均通訊費支出為69.4元,同比增長21.5%。
農村民主法制的實現程度為95.7%,同比提高了3.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為86%,實現程度為100%,表明我省村級政務比較透明;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為82%,實現程度為88%。
資源環境的實現程度達到了73.1%,同比提高10.5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實現程度為100%;耕地面積增長5.3%,實現程度為100%;萬元農業GDP農業用水量2534立方米,同比下降13.9%,實現程度為6%。
鏈接
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測算數值越接近100%,說明越接近全面小康值,實現程度數值為100%,說明該項監測已達到或超過全面小康值。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十五』期間,我省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一直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