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徐一戎:中國寒地水稻之父
2006-08-09 04:28:4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8月9日電題:中國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

  在北方,徐一戎被譽為中國寒地水稻之父。人們說,沒有徐一戎,就沒有北大荒的水稻。

  挑戰禁區的人

  北大荒位於我國北緯40°10′-50°20′的高寒地帶。漫長的冬季,最低氣溫-40℃。凍土層最深達2.5米。在北大荒的種植史上,這裡一直以麥、豆種植為主,幾乎與水稻無緣。

  在北大荒,大約3年-5年發生一次低溫冷害。水稻是喜溫、敏感性作物,一次低溫就可能是一次滅頂之災。徐一戎在近20年的觀察研究中發現,進入孕穗期間,如果連續出現17℃以下的低溫,水稻就會遭受低溫冷害大幅減產。與凍害不同,冷害是暖中之冷,常常是不動聲色的。在孕穗期間只要有連續3天-5天的低溫天氣,大片水稻就會空殼,癟粒。重災區平均畝產竟只有二三十斤。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徐一戎選擇出20多個有希望的品種進行了耐冷性試驗。條件有限,他們就將秧苗栽在60多個花盆、10多個木槽裡,放在經過處理的畦池中,用井水考驗耐冷性能。他們采用不同的調控措施,從中篩選適宜北大荒的耐冷品種。同時,徐一戎采用調控手段,讓分?期提早,讓長穗期提前,錯過低溫段。這一措施很快成了寒地水稻栽培的常規措施。

  經過1000多個日以繼夜的不懈努力,在試驗田中,徐一戎使用合江19號品種,創造了直播水稻畝產千斤的紀錄。

  改寫中國寒地水稻的歷史

  為推行北大荒『以稻治澇』戰略,實現種植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徐一戎在花甲之年開始了旱育稀植的科研征程。

  徐一戎往來於80多個國有農場間,教剛剛學種水田的職工苗怎麼育,大棚怎麼扣,苗床怎麼做,水肥怎麼管,秧怎麼插,怎樣曬水,怎樣把握水源、密度,怎樣進行淺濕乾間歇灌溉。徐一戎精心編制了寒地水稻的栽培圖和模式圖。在這些圖歷中,分?期、生育轉換期、長穗期段落清晰。每個時期的葉片伸長、組織分化、穎花分化、減數分裂一目了然。株高、葉長、莖數全部量化。相關的晾田、調水、增溫、加肥措施簡潔實用。為了增產一粒稻米,為了富裕一方人,徐一戎把『器官同伸理論』、『葉齡模式理論』這些在農業大學上的高等課程變成了看圖識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黑龍江墾區水稻面積由150多萬畝迅速發展到1000萬畝的8年間,年均增長速度達150多萬畝,最高年份達200多萬畝。

  問鼎超級稻

  50多年裡,致力於寒地水稻研究和推廣的徐一戎攻克了一個難題,又開始衝刺另一個難題,永無止境。打破了禁區,北大荒能種水稻了,他覺得不夠,開始向千斤稻衝刺;千斤稻實現了,他又開始扣動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大門。他在想,國家如果需要更多的東北粳米,用好三江平原的三江一湖水資源,北大荒可以種更多的水稻,創更高的高產。

  『淺步人間古稀年,紅褪腮邊,白染鬢邊,遍嘗苦辣與酸甜。喜在眉尖,苦在心尖,半是農民半是仙。血寫真言,汗灑田間,還將老骨還稻田。播個秋天,長個春天!』82歲的水稻專家徐一戎,依然走在北大荒的田埂上。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