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群眾放心的"當家人"--記齊齊哈爾黎明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君
2006-08-14 13:51: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4日電 題:群眾放心的『當家人』--記齊齊哈爾市建華鄉黎明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君

  黎明村與城市緊緊相連。盛夏的陽光為村裡的一棟棟別墅涂上耀眼的金色。新建的黎明小學現代化教學樓,頗具規模的衛生所靜靜佇立;3個磚廠的大型制磚機正在隆隆運轉;2000多畝早甘藍基地、林果基地,輝映著村民們的笑臉……

  能過上這樣的小康生活,村民們念念不忘自己的『當家人』———齊齊哈爾市建華鄉黎明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君。

  用創新精神帶領全村人邁上富裕路

  今年62歲的王文君看起來精神頭兒十足。這個土生土長的黎明人,16歲就在生產隊裡乾活掙工分,趕了13年大馬車,當了11年生產隊長,領著鄉親們拼命乾,可是掙的工分只能維持一家老小生活。

  土地承包後,王文君放棄了自己掙大錢的機會,來到村管企業,後來任黨總支書記,一乾就是21年。

  黎明村地處城鄉結合部,人多地少,土質不好,大多都是沙包地。1987年,王文君看准了城市建築行業發展的需要,與村委會成員研究決定發展建材業。他從兩個磚廠設備改造入手,安裝了兩臺新型制磚機,使紅磚產量由原來的日產2萬塊增加到30萬塊。當年就實現產值660多萬元。

  這之後,他帶領村民到全國各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尋找富裕路。

  林果協會會長於老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玉米每年每畝最多掙200元,而栽種葡萄每畝最少掙2000元。於老四說,當初他們哥幾個搞葡萄園時,全靠王書記支持,幫他們租地,還給了許多優惠政策。

  為全村人守好這份家業

  在王文君眼裡,管企業和農民過日子一樣,要把錢抓回來,更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在外人看來,黎明村家大業大,多花點錢,多用點人沒啥。但王文君卻能做到閑人一個也不用,閑錢一個也不花。村委會由過去的16人精簡到10人,每人一套工作服,村裡雜活兒都是自己乾。村乾部中王文君年齡最大,但乾起活來卻是一把好手,誰也比不過他。

  王文君本人不包地,不經營任何私營企業或商服,一心撲在村裡的工作上。別看是村辦集體企業,財務管理相當嚴格。管錢的不花錢,花錢的不批錢,批錢的不管錢。在黎明村,花一分錢都要經過嚴格審批。3位磚廠人員報銷票據都格外小心,花錢買東西得算計好了,不然王文君這一關不容易過。

  有人罵他是『守財奴』,王文君卻笑言:『只要能為黎明村的子孫後代看好這份家業,我這個「守財奴」就一定當下去。』

  用行動詮釋黨員的誓言

  經濟狀況好了,榮譽有了,王文君常常告誡自己不要迷失方向,不能忘了農民的利益。

  下雨了,他惦記著村裡幾戶生活比較貧困的農民,要去他們家裡看看房子漏不漏雨。

  村民老梁家只有母女二人,母親精神不正常,房子破舊,冬天屋裡結冰。看到這個家,王文君心酸了。他帶頭捐錢,由村裡出工、出料,幫助老梁家翻新了房子,還把孩子安排到村辦企業工作。

  村民張慶家庭貧困,孩子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不能入學,王文君把4800元學費及時送到張慶家裡……

  王文君動情地告訴記者:『我是農民,是黎明村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我當支書別無它求,只想為鄉親們踏踏實實做點兒事。』

責任編輯:劉華

【專題】振興中的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