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電 題:蠟炬成灰淚始乾--記海林林業局第一中學已故校長崔國勝
崔國勝是大公無私的人。他用實際行動征服了老師、學生和當地百姓;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他是紅燭,為林海教育事業而一滴滴燃盡。
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一次,省內一所重點學校的老師到海林一中應聘,臨走時,硬要塞給崔國勝1萬元錢表示感謝,被他嚴辭拒絕。他說:你來任教是靠你的工作能力,絕不是靠關系,更不是靠錢,如果給我錢,那你就不要來啦。那位老師深受觸動。
崔國勝的侄子昇入初中,因分數沒有達到學校規定的錄取分數線,按規定應交6000元錢,當侄子找到他時,望著這個失去父親的孩子,他說:『你也要和其他同學一樣交錢,如果拿不出,我給你拿一部分,你自己家湊一部分。』
在學校擴建過程中,一位開發商找到他說,只要把學校建樓這個活給他,先付10萬元好處費,以後其他好處費再議。崔校長義正詞嚴:學校擴建,實行上級主管部門設計、審批、確定施工單位,與我無關,不管誰施工,質量必須保證,錢我一分不要。近年來,學校因擴大規模,擴建工程不斷,總開發面積達16000多平方米,工程造價累計達1500多萬元,但崔國勝從來沒有從中拿過一分錢回扣。
有人說,為了方便工作,崔校長早該配一臺專車了,林業局也同意,可他始終沒有配車。他想:夫妻兩地分居,自己住辦公室裡,在學生食堂就餐,沒有什麼上下班可言。學校還處在創業階段,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為了給學校省錢,他出差從來不買臥鋪票,每到一處都選最便宜的旅店。每次出差,他的背包裡裝的最多的是方便面。
剛開始推行『名師戰略』時,面對外聘教師優厚的待遇和幾倍於本校教師的工資,教職工的心理一時難以平衡。他耐心細致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並身體力行。除了做好校長的本職工作外,還兼任了高中一個年級的政治課,最多時達到每周26節課,相當於兩個人的工作量,而且始終不拿高薪,許多應得的代課費也分文不取。有人曾以最低的代課費做了粗略的計算,幾年來,他僅代課費就少領兩萬多元。
『名師戰略』收到了豐碩的成果。自1998年來,海林林業一中連續八年獲得森工總局高考第一名,高考昇學率位居牡丹江各市縣榜首,教師工資大幅度提高,學生人數由改革前的不足400人增加到3000多人。
他本人先後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省特級教師、專家校長等幾十個榮譽稱號。
他心裡唯獨沒他自己
『他心裡只裝著別人和工作,唯獨沒有他自己』。他妻子宋菊香說。
2005年3月15日,副校長李培山有一段時間吃飯很困難,醫生懷疑是食道癌,崔國勝聽說後,馬上在網上查閱資料,最終他鎖定北京腫瘤醫院,經檢查被確診為食道炎,這纔解除了他的懮慮。
2005年7月初,數學教師石其名身患闌尾炎,一直沒有去治療。剛到暑假,他就去醫院准備做手術,崔國勝知道後,立即趕到醫院陪護。可是,此時的崔校長已是癌癥晚期,病痛正在瘋狂地折磨著他。誰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充滿激情,忘我工作的人,其實已經時日不多了。
早在2004年10月,他陪妹妹去北京看病,順便也給自己做了一下檢查:惡性肝腫瘤2公分。醫生建議他馬上手術,可是,學校那一大攤子事,他放不下。他不顧妹妹的央求,放棄了手術,並再三叮囑妹妹,不要對任何人透露他的病情,包括自己的家人,免得他們擔心。
在崔國勝生命的最後階段,打掃辦公室的清掃員,多次發現崔校長的紙簍裡多了許多空藥瓶,可是瓶上都沒有標簽;師生們發現他時常摁著腰,問他怎麼了,他總是說腰間盤突出。自知病情不斷加重的崔國勝,2004年12月底謊稱到外地開會,在妻子的陪同下,悄悄地來到北大腫瘤醫院,做了射頻介入治療,他只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就急匆匆地返回了學校。
2005年7月中旬,中考、高考都結束了,此時的崔國勝感到自己可以喘口氣了,但病情已嚴重惡化,胸部長出一個大包,腰胯部骨頭疼痛難忍,他和妻子商定要去醫院再看看。7月16日晚上,也就是他臨行的前一天,還坐在家裡擬定學校的中考招生簡章。誰知這一走,他竟再沒有走進他心愛的學校。這期間,崔國勝的妻子陪崔國勝去了北京,可北京的醫院卻因為崔國勝的病情太嚴重,沒有治療價值而拒絕收治。崔國勝的妹妹又找人把崔國勝送到天津的醫院。在天津崔國勝對妻子說:『我要死,就死在天津吧,這時候我不能回去,否則會影響師生的人心穩定。』
9月3日,已處於昏迷中的崔國勝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清醒時他得知學校的招生已經結束,現已開學,一切步入正軌時,他對家人說:『我要回去』。局領導知道後,立即派急救車和大夫前去天津。9月6日晚,一輛載著崔國勝的救護車從天津駛向牡丹江。
2005年9月6日22時28分,救護車開到吉林四平時,崔國勝同志的心髒停止了跳動,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事業和無限眷戀的學校、老師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