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崔國勝資料片 |
東北網8月15日電 題:他是我們的驕傲--同事講述崔國勝感人故事
東北網見習記者 黃健
崔國勝校長走了快一年的時間,記者走進海林林業局第一中學,走進了崔國勝的辦公室,這裡陳設依舊原樣:文件、資料靜靜躺在桌上,崔國勝晚上睡覺的沙發床折疊起來,一切都如同主人出遠門一樣,然而窗臺上那盆怒放的菊花卻凋零了。花謝人去,但崔國勝身邊的人說:『我們為他而驕傲。』
![]() |
學校依舊保存著崔國勝的辦公室 |
領導:假如不把這麼重的擔子壓給他,也許他就不會英年早逝
說起崔國勝,牡丹江林業管理局黨委書記王旭昇在內疚中透出的是他對崔國勝那種依依不捨的清官。其實,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都是關於他當年如何惜纔愛纔,選賢任能,為林業一中破格提拔了一名好校長的事,人們都稱他為『伯樂』。
1991年,時任海林林業局黨委書記的王旭昇果斷拍板:崔國勝從一名普通教師一躍成為一校之長,這在海林林業局的歷史上是頭一遭。在不了解內情的人看來,這樣的昇遷太榮幸了。然而,熟悉當時情況的人都十分清楚,學校是一個令人生畏的『爛攤子』:全校只有300多名學生,高中生不足100人,其中高三學生只剩24人,學校連續多年沒有一名學生考上大學。王旭昇告訴記者,當時崔國勝也不是沒有顧慮,有些人也不是沒有非議,但崔國勝在全校師生中有口皆碑,無論是業務水平還是為人,可謂眾口一詞,眾望所歸。這樣的人不用,我們用什麼樣的人。
王旭昇說:『崔國勝乾起工作來,是那樣地投入,全然沒有自我,無論是局領導還是師生,在他堅忍不拔的游說和行動中,大家對他的辦學方針和理念產生了認同感,這種力量很了不起。』
王旭昇說,作為見證崔國勝成長的領導乾部,更深刻地感到黨的事業的興衰,用人是關鍵。用好一個人,就會興盛一方事業,用錯一個人,可能會給黨的事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崔國勝的所作所為,為林區的黨員乾部樹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他是我們林區人民的驕傲。
![]() |
不斷壯大的海林林業局第一中學 |
同事:他是個達觀、向上的校長
『我和他從1985年到2005年,打了整整20年交道,從相識、相交到相知。工作中,大家都說我們倆是配合默契的「夫妻檔」』,至今還沈浸在失去好戰友、好兄弟悲痛中的海林林業局教育局局長程雲久說道。1985年至1990年是我們的相識階段。當時,我是海林林業局教育局主抓招生考試的科員,而他是海林林業一中的政治教師,當時他的教學很有特色,他撰寫的《高中課程訓練》和教學方法當時非常有名。那時,他所帶的班在森工總局23個林業局中政治高考成績始終名列第一。那時,他是一名好老師。1991年至1995年,是我們的相交階段。1991年3月,由於崔國勝的政治教學突出,全校教師共同舉薦他當校長,最後林業局黨委決定讓崔國勝臨危受命,挑起這個『爛攤子』。他上任後,我們在工作上的交往更多了。其實,這5年也是崔校長最苦悶、最彷徨的時期,也是學校最堅難的時候。1996年至2005年,這10年是我們相知的10年。我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對崔國勝的評價:他是個仁者,惠及眾『生』,對學校的貧困學生、尖子生都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他是個智者,從1996年構思學校發展到1997年『名師戰略』的初步實現、2000年至2005年他帶領學校實現了森工系統高考『六連冠』,這些都足以體現崔國勝的智者風范;他是個強者,他從2001年至今,歷時15年的探索,忍受和克服了多少堅難困苦,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他一個人與病魔苦苦抗爭,還不辭辛苦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種精神也體現了他是一個強者。9月3日,在天津腫瘤醫院住院的崔國勝表示要回到海林,最後再看一眼學校時,程雲久與海林林業局醫院的醫護人員於9月4日帶著一輛救護車趕往天津。看到『老搭檔』時,崔國勝已經骨瘦如柴了。他握著我的手說:『老程呀,看來咱們這兒你主外,我主內的「夫妻檔」是要到頭了。』
提起崔國勝臨終前的一件事,叫程雲久至今想起來還淚濕衣襟:9月5日下午,崔國勝的妻子宋吉香把我從病房裡拉了出來說:『老程呀,國勝對我有個交待,讓我一定要把這一萬元錢交到你的手裡。他說真要有那麼一天,森工總局、教育系統的一些人肯定會來,這會給你增添不少麻煩,這錢就用做你的招待費吧。』我十分了解崔國勝的脾氣,便對宋吉香說:『這錢你一定留好,我不能要。真要有那麼一天,還有組織呢,但你就和國勝說這錢我收下了……』,隨後,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趕快把頭扭了過去。此時,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一個快走到生命盡頭的人,臨終前想的還是別人,還怕給別人添麻煩,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
海林林業局第一中學工會主席岳樹權:我有些想不開,崔國勝怎麼會得病?我們誰都一點兒也沒看出來,所有的人都不相信這個突兀現實。我清晰地記得,7月10日前後,崔校長對我說,招生旺季到了,我要出去『躲一躲』。大家以為這很正常。因為這些年,學校聲譽如日中天,前來求學、找門子的人特別多。而崔校長是一個特別堅持原則的人,從不破壞規矩。他自己提出去『躲一躲』,我們心裡還偷著樂呢:趁這時候,崔校長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崔校長邊雙手插腰地晃著邊和大家聊著:『你說,腎結石是不是這裡痛?』我說:『嗯,痛起來讓人受不了。』過了一會兒,我醒過味來了說:『校長不對呀,這結石打掉就不痛了。』崔校長說:『那我這兒不是腎結石,可能是腰間盤突出,等明天我就去看看。』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是校長肝癌晚期,病痛在發作啊,可他怕影響大家工作,就這麼瞞著病情。
1995年,學校職代會通過了一個『雙保』責任狀。然而,這一年,初中昇學率沒達標,按理從教師、教學主任、教學校長都要受處罰。可最後崔校長決定,自己是一校之長,負有領導責任,還是處罰自己吧。崔校長把一個月工資427.40元交到工會。後來,學校蒸蒸日上。好幾次我都說,學校現在昇學率早就超過咱們的計劃指標了,原來的罰款應該退給你了。可他卻說,學校搞活動花掉就得了。但是,這事也不是這個理呀。就這樣,這錢就在活期存折躺了10年。前幾天,崔校長愛人來,我把本息580.51元都取出來交給她。可她卻說,國勝沒辦的事,我也不能辦。這錢還是捐給貧困學生,也算了卻了老崔的心願……
![]() |
26年前崔國勝當教師時為學生批改的日記(崔國勝當年的學生提供) |
學生:他是個負責任、可信賴的師長
海林市第二中學英語老師丁梅:我是崔校長教過的第一屆學生,他剛畢業不久就當我們的班主任。他四弟也在我班,那時他四弟學習不好,還偷出考試題給我們。後來,崔老師知道了,狠狠地揍了他四弟一頓。為這事,哥倆還鬧過別扭。去年,他四弟身患癌癥,別看崔老師當校長,可他也沒有錢給弟弟治病啊。有一次在路上,我們談起他四弟,崔校長說,四弟走了,我這個當大哥的沒盡到責任,別人以為我有錢,可我真的拿不出錢。
海林市第二中學語文老師王麗偉:我也是崔老師的學生,崔校長不吸煙、不飲酒,但他飲食不規律,常常是一個饅頭就著根火腿腸就了事。一天中午,我見他從校外的小吃部出來,就問他吃什麼了。他隨口答道:包子、粥。崔老師雖然教我們政治課,但什麼學科他都抓得很緊,要求我們每周寫3篇日記,他親自修改、批注。在他的影響下,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日記本我一直保存,都有26年了。
清華大學學生楊翠翠是2004年考入清華日語系的學生:2003年我考上了南開大學,但我覺得以我的成績不是最理想的學校,我想重讀,就撥通了崔校長的電話,崔校長二話沒說,給我安排在補習班裡上課。崔校長還怕我有情緒上的波動,經常找我談心,但誰也不知道,那時的崔校長已經患病。下個學期我將作為清華大學的交換生去日本留學一年,是崔校長的支持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崔校長走了,但他的精神會一直激勵我的人生之路,同在清華的崔校長的學生,我們時常聚在一起,懷念我們敬愛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