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個骨科專家的遺囑:注明解剖自己遺體時的注意事項
2006-08-16 13:18: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徐宜軍 王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8月16日電 肺癌復發後,郝克強寫下了自己的『遺囑』:『我1993年、1996年分別因外傷和蛻變引起左膝和右膝內側半月板損傷而進行半月板切除,請注意這兩個半月板術後再生和膝關節蛻變的情況;近半年患右肩關節周圍炎,請注意右肩關節的組織改變……』

  這不像遺囑,更像是一份醫學報告。郝克強決定死後捐獻遺體和角膜,他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科主任,寫下這些,他是提醒將來解剖自己遺體的人應當注意的重點環節和部位。而對於個人私事,這篇遺囑裡只字未提。

  看到這樣一份特殊的遺囑,很多人哭了。寥寥400餘字,道出了一位醫務工作者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盡的愛……

  肺癌手術後7天他又走上了崗位

  郝克強與共和國同齡,1997年起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科主任。30多年來,他從一個基層衛生院的醫生成長為一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骨科專家,累計做各種手術5000多例,從技術層面講,成功率達到100%,他16年前救治的一名患者至今仍健康地生活著。

  不僅醫術精湛,他的醫德尤其令人感佩。1999年,郝克強被確診患有肺癌。1月25日做完手術,僅僅過了7天,他又拖著虛弱的身體走上工作崗位。經過手術和化療,脫發、氣短、心律不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時刻折磨著他,但他照樣查房、接診,照樣做手術。

  細心的同事李連財記下了郝克強患病後某一天的工作:

  『7時30分開始查房,共16位患者;

  8時10分出專家門診,共接待50餘位慕名而來的患者;

  12時為兩名腫瘤患者加臺手術,至晚6時30分下臺;

  19時30分查房看望患者;

  20時為即將答辯的學生修改論文;

  22時30分纔在妻子的攙扶下回家。』

  去年底,郝克強病情惡化,腫瘤復發轉移。但就在確診肺癌轉移的當天,一位從滿洲裡趕來的患者找他看片子,做完手術後,他水都沒來得及喝,就忙著看片子,還耐心地講給患者聽,每講一句話都伴隨著劇烈的咳嗽,這樣一講就是20多分鍾。

  他的愛人高淑英清楚記得他今年最後一次出門診時的情形。那天,過了中午高淑英仍不見丈夫的身影,到門診一看,他還在給患者看病。由於癌癥壓迫上腔靜脈,話多說幾句,他就會面紅耳赤、聲音嘶啞。

  回家的路只有500米,但高淑英扶著郝克強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這哪裡是走啊,就是往家裡挪!』高淑英說。

  郝克強說:『患者奔我來了,找不到人,會失望的。』

  『無紅包醫生』反而給患者貼錢

  時下,醫生做手術收紅包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但郝克強從不收紅包。有時,為了穩定患者和家屬的情緒,他會把紅包先收起來,等做完手術再退回去。

  在骨外科醫生辦公室,專門有一份退還患者紅包的清單。護士長程淑萍說:『我在骨科乾了3年,經常要做的一項額外工作就是替郝主任退紅包,這也是上任護士長特意交代給我的任務,到現在也不知退了多少。』

  不但不收紅包,郝克強還想盡一切辦法替患者省錢。能用便宜藥,絕不用貴的,把骨科開藥和收費的『閘門』把得緊緊的,開大處方、亂檢查在他這裡絕對行不通。

  骨科常用的同種異體骨報價2700多元一袋,郝克強硬壓到1200元。進口人工關節要價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郝克強用國產8000多元的。就連患者用什麼樣的紗布、消毒藥,他都精打細算。

  『社會上本來就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病人從農村來的又多,挺困難的,得了病能省就幫他們省點。要那麼高的價格,還讓不讓人活命?』郝克強說。

  郝克強有時甚至要給患者貼錢。2004年,家境貧窮的阿城患者李笑芬因腰背部神經纖維瘤住進了醫院。經過6個小時的手術,切除了一個超過15公斤重的腫瘤。手術中,李笑芬因出血過多急需輸血,但住院押金已經用完了,郝克強當即讓愛人從家裡取來1000元交了押金。出院時,李笑芬夫妻流著淚,跪下給郝克強磕了個頭,同室的患者都跟著哭了。

  他活得『貧窮』而『富足』

  在外人眼裡,骨科主任是個富得流油的好差事,郝克強卻是個『例外』。

  今年初,醫院集資建房,交首付款的那天早上,院長徐秀玉看到郝克強的愛人高淑英拎著個包在財務室門外徘徊。

  『怎麼了,淑英?』

  『家裡只有8萬元錢,買房的首付還差兩萬元,財務室不收。』高淑英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院長,『這是我們家所有的積蓄了,實在湊不上10萬元』。

  聽到這話,徐秀玉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個在社會上這麼有影響的骨科專家,買房子竟然連首付的10萬元都交不起。

  郝克強一家至今還住著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屋裡的床、沙發、寫字臺都是20年前從伊春搬到哈爾濱時打的,那臺老冰箱更有年頭,先後搬了三次家都沒捨得扔。

  然而,人們的尊敬使郝克強獲得了精神的富足。近日,衛生部部長高強委托黑龍江省衛生廳,向郝克強轉達他的敬意,要求組織最好的專家、器械和藥品為郝克強治療。黑龍江省衛生廳也決定,將在全省衛生系統深入開展向郝克強同志學習的活動。

  在高淑英眼裡,她的丈夫是一個愛家、心細的男人。她回憶說:『我們家住9平方米小屋時,他在床邊放一張小桌學習,晚上怕影響我休息,他就用黑紙在臺燈一邊遮擋燈光。』

  提到那份遺囑,高淑英對郝克強也有些埋怨:『你怎麼就不想一想自己呢!』

  郝克強卻說:『生命終止,自己不會有感覺,不如為醫學研究提供點兒參考。我查過資料了,我的角膜還能用,可以用來移植。人死了留著遺體沒有什麼用,不如提供給醫學研究單位還能發揮點餘熱。』

  在病床上面對記者時,郝克強很平靜。他說:『如果可以重來,我還要拿起手術刀。我唯一對不起老伴的就是得了這種病,過去沒時間照顧她,欠她太多……』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