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郝大夫,要不是你冒風險為我做手術、減免醫藥費,我不會活到今天;如果需要移植,我可以獻出器官,只要你活著,我做什麼都行。』這是被郝克強治愈的腫瘤患者李笑芬發自心底的一句話。
朴實的語言,讓人思緒難平。郝克強是不幸的,一個治癌人偏患癌癥,健康的肌體正遭受著毒瘤的瘋狂侵蝕;郝克強又是多麼的幸福,因為他用妙手仁心點亮了一盞盞明燈,為無數病人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多少日子以來,哈醫大腫瘤醫院的領導、醫護人員和普通工人不約而同地為病中的郝克強送來關心和祝福;被他救治過的病人出偏方、寄特效藥,有的甚至坐幾個小時的車來到他的病榻前,只為看一看他們的郝大夫。
擁有這樣的回報,郝克強真的滿足了。名利於他,如過眼煙雲,他把對病患的責任看得至高無上,他的心裡儲滿了一個醫者的仁愛和赤誠。
(一)『不能看著病人吃饅頭喝白水,自己卻伸手接「紅包」』
走進哈醫大腫瘤醫院家屬樓郝克強那個簡朴的家,不免有些驚訝。這真的不像一個外科大夫的住所。屋子沒有一點兒裝修的跡象,幾件舊家具早已失掉了光澤,冰箱是10多年前買的,最值錢的莫過一臺電腦,上前仔細看看,還是最老式的牌子。
常人看來,動刀的大夫『外撈』多、有『油水』,但這的確不適合於郝克強。他常說,我受的是文革前的教育,人生觀在那個時候就形成了,想變也很難……有一件事兒讓院長徐秀玉深受觸動,去年醫院搞集資建房,郝克強挑了80平方米的,因預付款不夠,財務處拒收,徐院長不得不出面解決:這是院裡的事兒,先收了,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交。采訪中,郝克強的妻子高淑英對記者說,因職業關系老郝愛乾淨,襯衣一天一換,頭幾年沒那麼多襯衣,穿的都是夾領。他的衣服沒有超過500元的,穿鞋也是挑便宜的,家裡支出處處精打細算,從不亂花,雖然清苦,我們知足。
郝克強的母親患病,下崗的妹妹需要接濟,兒子沒有固定的工作,錢對於他不能說不重要,但他寧願自己累點兒、苦點兒也絕不向醫院、向病人伸手。他覺得做人要講良心,不能看著病人吃饅頭喝白水,自己卻伸手接『紅包』。在醫院,誰有處方權,誰就可以吃『回扣』、就多了一條生財的道兒。有的科主任始終把持著處方權不放手。
郝克強早在1986年就將權力交給了住院醫生。20年來,腫瘤醫院的藥局裡找不到一張郝克強開的處方。做大手術,病人家屬為解心疑,習慣往主刀醫生手裡塞錢,實在不得已,郝克強先把錢收下,手術做完了,再讓護士長送回去。老護士長王秀雲與郝克強共事17年,她已記不清為郝主任跑了多少趟腿,只記得郝克強當上骨科主任半年時間就替他還了1萬多元紅包。
『我也不是生活在真空裡,有些事兒,我不做不等於我不明白。』的確,用市井的眼光來看待郝克強,真的很難。甘願奉獻,郝克強一直這麼做,而且一直微笑著這麼做、真心誠意地去做。
去年底,郝克強體檢時發現肺部腫瘤轉移,為節省費用,他跑到省林業總醫院花了100元錢做了個CT。腫瘤醫院許多科室主任由衷地說,依郝主任的貢獻和待遇,院裡給他免費做多少次CT都不會有人反對,況且他已是一個重病在身的人。
(二)『當醫生不能想發財,醫生一發財病人就遭殃了』
從醫30多個春秋,郝克強一直堅守著這樣的信念:『當醫生不能想發財,醫生一發財病人就遭殃了。』
李笑芬患的是先天性神經纖維瘤,每天像背一個米袋子,腫瘤沈到大腿根,洗衣、做飯要跪在地上,上廁所必須有人幫忙。為了治病,家裡的房子和地都賣了,可還是湊不齊個別醫院高達6萬元的手術費。幾經輾轉,李笑芬找到了郝克強。面對眼前巨大的腫瘤,郝克強也嚇了一跳:『最佳的治療時間已經錯過了,再不手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手術得花多少錢?』『最少也得3萬元。』李笑芬絕望了,對於她來說,3萬元也等於天文數字啊!看著她痛苦無望的表情,郝克強寬慰道:『不能因為沒錢就不治病呀,我幫你想辦法。』隨後,郝克強撥通了患者所在地阿城市婦聯的電話,求得了1萬元錢的捐助。錢還沒到位,就為李笑芬做了手術。手術前後,能不做的檢查不做,用消毒毛巾取代一次性紗布,藥費都控制在最低標准……共節省了2000多元。由於手術創面大,術後急需輸血,可李笑芬的押金用完了,緊要關頭,郝克強從自己兜裡拿出1000元錢,存進了李笑芬的賬戶。李笑芬又一次得救了。
今年3月,李笑芬偶然聽到了郝克強得病的消息,天還沒亮就趕到了省城。見到病床上軟弱無力、面容憔悴的救命恩人,她鼻子一酸:『纔兩年哪,郝大夫你瘦了,你的頭發都沒了。是你救了我,我一輩子都感激你……』臨走,郝克強掙紮起身,遞給李笑芬200元錢:『拿著作路費吧!你背上的瘤子趁小再做做,花不了多少錢。』
骨腫瘤患者以小孩子和農村人居多,這些人沒有公費醫療和醫保。為了給他們節省費用,郝克強煞費苦心。接診時,他除仔細詢問病情和查體外,還認真閱讀病人的病史資料,能不重復做的檢查盡量不做,手術過程中病人用什麼樣的器材、紗布和消毒藥他都細細算計,一分一分地節省。有時候,費用實在降不下來,他就硬著頭皮找院長特批。
患者用的進口人工關節要價幾萬甚至十幾萬元,郝克強堅持用國產8000元的,推銷商幾次哀求郝克強漲價:『老這樣太低了,都賠了。』郝克強當面給他畫了張工業草圖:『你是工藝貴、還是材料貴呀?我做這個的時候,你還是小學生呢!』推銷商見遇到了內行,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三)『我還想上班,上不了臺,給別的醫生出出主意也行』
經歷了生活的變遷,飽受著病痛的折磨,郝克強的心依舊積極樂觀。他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要拿起手術刀,想辦法醫好病人;如果病好些,我還想上班,上不了手術臺就出門診,哪怕給別的醫生出出主意也行……』
醫院和患者的利益在郝克強心裡始終是第一位的。骨科副主任王玉學介紹,2001年,海南某大醫院邀郝克強過去『挑大梁』,許諾給100多平方米的房子、10萬元安家費,安排妻子和兒子的工作。可就在臨行前一天,骨科主任突然外調,郝克強思索再三,還是『咬牙』留下了。時任院長聽說後,激動地掉下了眼淚。
有一年,醫院的頭孢類消炎藥即將到保質期,院裡開會給各科室分配200支,要求盡快使用,郝克強馬上將藥物分配給了各組,按時完成了任務。後來纔知道,因為此藥沒有回扣,其他科室一支都沒開。科裡有人不解:『真是傻實成。』郝克強笑了笑說:『陽奉陰違的事兒,我乾不了。』一次,醫院研究討論管理系統優化昇級問題,請來的專家提出預算幾十萬元。在場的郝克強氣得滿臉通紅:『你這純屬商人行為,這事我都會乾,用不著花那麼多錢。』
高淑英曾是位能乾的護士長,考慮照顧家裡和培養新人,郝克強耐心地做她工作:『年紀大了,體力和精力跟不上,讓給年輕人鍛煉鍛煉吧。』事業心很強的妻子懂得丈夫的心,主動辭去了護士長職位。幾十年的苦樂共度、相互扶持,夫妻二人恩愛情深。一提起倒在床上的郝克強,高淑英的心裡就直翻個兒。郝克強也常說,這一生最對不住的就是妻子,沒帶她出去走走,沒給她買過好吃、好穿,沒好好地照顧她,欠她的太多了。
有人說,當一個人的追求達到一定境界時,就會對人生充滿非凡的熱愛。越走近郝克強,越覺得他對生命愛得深沈。醫生這個崗位,仿佛濃縮了他一生的選擇。那是大醫的本色,那是愛的燃燒。郝克強家的影集裡有一張照片格外引人注意,照片上,郝克強一身休閑裝,正伸手給丹頂鶴喂食,遠處仙鶴歡翔,近處人禽相惜,郝克強笑得是那樣開心,那樣的燦爛。
一個挽救生命和熱愛生活的人是不會死的。郝克強叩響了一位人民醫生愛的音符。他的不平凡人生告訴我們:有一種愛,要付出一切;有一種愛,會長駐人間。
記住郝克強,記住這樣的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