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電 造林成活率不達標、山場成為自家的『燒柴基地』、承包戶不交承包費或隨意轉包……勃利縣勃利鎮元明村山場承包戶營林不善,甚至破壞山林,然而對於上述種種行為,村委會無力制止——
勃利縣勃利鎮元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廣玉一提起村裡的西山就鬧心。
許多村民說他對亂砍濫伐西山山林現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張支書有一肚子苦水———當年山場承包合同不規范產生的消極後果日益顯現,令他疲於應對。
亂砍濫伐事件引發山場之爭
2005年11月,勃利縣房產局乾部王某在未申領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將其母承包的元明村西山蠶場裡的柞樹砍掉數千棵,種上落葉松。西山蠶場屬元明村村集體所有。村民們為此曾去勃利鎮政府、勃利縣政府、縣林業局、縣林業派出所舉報,但有關部門互相推諉,對亂采濫伐事件至今未做處理。
村民們還說,許多承包西山山場的農戶不履行合同義務:有的山場20年沒有達到合同約定的造林成活率、有的承包戶只把山場作為自家的『燒柴基地』、有的承包戶毀林開荒、有的不交承包費、有的隨意轉包牟利。王某砍樹是此類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許多村民認為,元明村村委會在合同管理方面有問題,要求村委會收回那些管理不好的山場重新發包。
元明村西面有山,村裡人叫它西山,屬村集體所有,山場面積4500畝。山上有用材林和經濟林。經濟林用於養蠶,多為柞樹。元明村有357戶,承包山場種樹和養蠶的只有40餘戶。近幾年圍繞著西山山場的承包權,山場的承包戶和沒有承包山場的農戶之間有很大分歧。
今年4月17日和4月27日,元明村分別召開的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大會,均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數贊成收回那些管理不善的山場,重新發包。不過山場承包戶不同意履行村民大會決議。王某砍樹事件沒有處理,更讓個別山場承包戶找到了擋箭牌。
在這一系列爭執中,元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廣玉前後立場的變化,尤為引人關注。
不規范的承包合同顯出消極後果
元明村村委會辦公室有一塊『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牌匾。近兩年張廣玉一直在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張支書越學法越覺得,由於不懂法留下諸多憾事。以西山山場為例,有的農戶承包山場20來年,與村裡連個書面合同也沒有;有的農戶雖與村裡有書面承包合同,可是合同中權利、義務及違約條款不規范、不合理。凡此種種使村委會很難制止承包戶營林不善,甚至破壞山林等現象。
比如1995年元明村造林合同書沒有規定承包戶未達到規定的造林成活率,或是沒有管理好山場,應該承擔的責任。至於承包蠶場合同書裡的問題則更多。2003年元明村蠶場承包合同規定,承包每6?蠶場地1年纔交承包費200元,發包價之低等於白送。合同書中還沒有關於轉包的規定,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蠶場承包戶,未經村委會同意,每年都將蠶場以每6?地2000元以上價格轉包出去。以上合同書中的格式條款,許多都是當年經過張支書批准、同意的。
山場承包合同管理粗放,還引起了更大麻煩。前面提到亂砍濫伐事件中的王某,其父母為元明村農民,本人為縣裡乾部。王父生前承包西山一片蠶場,10多年前去世,王母今年也80多歲。王某擔心其母百年後村委會收回蠶場,就想出砍伐養蠶林,變蠶場為林場,以所謂個人投入『待價而沽』,以達長期佔有山場的目的。
讓張支書惱火的事還有,眼下元明村正修通村水泥路,需要上西山采砂石料。可是多數山場承包戶不配合建設工作。
另一方面,蠶場和林場的承包戶也有話要說。元明村李明志的妻子稱,1983年村裡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時,她家分得的蠶場面積大而莊稼地面積少。據她說,雖然她家是養蠶專業戶,但是這些年蠶沒有養好,如今自家蠶場有一多半已改種松樹了,剩下的3?蠶場因為面積小,很難轉包出去,將來也打算放棄蠶場經營,改種松樹。至於山場承包期限,她稱:『我家是蠶農,我家承包的蠶場無期限,永遠都是我家的!』
縣林業局不作為
對於元明村山場承包中出現的亂砍濫伐事件,縣有關部門如何認識?縣林業局林政股股長周某對記者稱,雖然蠶場林木屬經濟林,但是王某砍樹事件,應該歸蠶業站管。他說:『(對)蠶農有(對)蠶農的政策,在蠶場裡砍樹,不在我們管理范圍內;這就是我們接到舉報後,一直未去現場勘查的原因———這件事不歸林業局管。』
上訪村民卻認為,這個周股長不熟悉業務。1986年省林業廳《關於加強蠶場管理和使用的通知》(黑林發(政)字第118號)明確規定,『毀(蠶場柞)林情節嚴重的,送政法部門依法處理。』1994年4月4日省政府辦公廳文件明文規定,『農林部門要密切配合,采取措施,保護好蠶場,對毀壞蠶場開荒,亂砍濫伐蠶場林木者堅決予以處理』。
對於違反蠶場管理規定的現象,縣蠶業站副站長梁萬祿感到無能為力。他說,雖然1987年縣政府《關於蠶場管理暫行規定》賦予了蠶業站有收回蠶場及罰款的權力,但是今天從法律角度看,蠶業站的職能只是負責養蠶的技術指導,並無行政執法權。勃利縣蠶場面積從1983年的6000?減少到目前2100?,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蠶場承包戶抱殘守缺,不願學習科學的養蠶方法,一旦養蠶受挫便不再養蠶,只是想著把蠶場轉包他人牟利。
承包合同條款不規范、不合理,已讓村集體利益受損,而政府有關部門不作為,更雪上加霜。根據《勃利縣完善農村村級組織各類承包合同的暫行規定》,村級組織發現山場發包、林地發包合同存在的問題,要向本鄉(鎮)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申請修訂,條款不清的要調整,拒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可以變更解除原承包合同;對拒絕履行合同,群眾反映意見大的,要堅決終止原承包合同。
據悉,村支書張廣玉日前已向本縣及本鎮的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提出修訂各類山場承包合同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