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工農並進 外向牽引——雙鴨山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綜述
2006-09-05 10:23: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韌鋼 楊軍 本報記者 張益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5日電 題:工農並進外向牽引——雙鴨山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綜述

  2005年,雙鴨山市縣域經濟總量達到86.2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54%,為2000年的2倍。全市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17%。

  工業經濟:發展火車頭

  工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雙鴨山市通過招商引資、大上項目、發展特色經濟和民營經濟,極力擴張縣域工業。3年來,雙鴨山市新開工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19項,總投資278億元。唐山建龍集團、天津環渤海集團、山東魯能集團和久泰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吉林亞泰集團等30多家省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紛紛落戶各縣(區),增強了縣域經濟的實力。

  所轄四縣從自身現有基礎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獨具的支柱產業。集賢縣圍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建設了全國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全縣粗具規模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0多家;友誼縣圍繞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新上了10萬頭肉牛屠宰和千萬只大鵝養殖兩大加工項目;寶清縣圍繞煤電產業,引進山東魯能集團建設褐煤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饒河縣圍繞外貿出口,建設蔬菜、黑蜂等特色養殖加工產業。全市逐步形成了『陽霖』油脂、『北大荒』肉業、『寶清紅』紅小豆、『板子房』西瓜和『黑蜂』蜂產品等一大批享譽省內外的特色品牌。

  農業經濟:振興生力軍

  雙鴨山市四縣共同『打綠色牌,走畜牧路』,構築了以綠色食品產業和畜牧業優勢產業為主體的農業經濟新格局,農業開始實現由生產向經營,由種植向養殖,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國內向國際市場『四個延伸』。

  全市現在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面積180.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牽動農戶5.83萬戶。獲得綠標的24家企業,共有28個品種,39個標志,年銷售綠色食品20.4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36億元。集賢、寶清、饒河三縣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集賢縣被列為國家級綠色食品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大縣,集賢縣、寶清縣被黑龍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為無公害產地縣,饒河縣被歐盟認定為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目前,雙鴨山市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戶,各類專業協會、合作社180個。通過引龍頭、壯基地、帶農戶,逐漸做大做強畜牧產業。目前,全市肉、奶、蛋總產量分別比2000年增長4.8倍、6.6倍和20%。全市有各類養殖園區164個,專業村123個,專業大戶1323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已達55%。畜牧業年產值達到8.6億元(可比價),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0%。

  外向型經濟:騰飛的引擎

  近年來,雙鴨山市對外貿易逐步實現『三個延伸』,即由邊境貿易向腹地貿易延伸,由簡單的商品出口向技術合作和開發延伸,由對俄向對日韓、東南亞延伸。

  如今,雙鴨山市具有外經貿經營權的企業達到71戶,其中有5戶縣級企業進出口額超過了千萬美元,有1戶達到8000萬美元。

  雙鴨山市境內的國家對俄一類口岸饒河口岸,是中國烏蘇裡江流域惟一設在縣鎮的口岸。2003年以來,雙鴨山市不斷加大口岸建設投資力度,先後建設了口岸碼頭、口岸停車場、7.8公裡口岸路、口岸監管庫及國際貨運中心,購置了1艘大型輪渡船,啟動了口岸聯檢大廳改造工程和口岸分流路建設工程,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中俄烏蘇裡江大橋籌建工作也已進入運作階段。

  口岸環境的改善,提昇了客貨流量和貿易額。2003年至2005年,饒河口岸累計過貨16.4萬噸,過客近12萬人次。『十五』期間,雙鴨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以年均40.2%的速度攀昇,累計完成進出口額達3.6億美元。去年,全市進出口總值實現1.55億美元, 同比增長63.7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