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電 11日10時,身背背包、手舉『全民節約共同行動保護環境』旗幟的吉林環保志願者關百惠,出現在哈爾濱市街頭。關百惠表示,吉林省的兩次水污染給松花江下游尤其是哈爾濱人民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他對此深表歉意。為了義務宣傳環保,讓大家都來保護環境,他選擇從哈爾濱啟程,進行為期一年的只身徒步巡走全國。
對水污染事件深感歉意
今年50歲的關百惠來自吉林省伊通縣。11日剛剛到達哈市,他就來到松花江邊。關百惠在義務向過往行人宣傳水源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還用隨身攜帶的塑料袋清揀路邊垃圾。用實際行動維護著環境。
關百惠回憶說,『40年前,我曾與父輩們到過松花江哈爾濱段,那時我親眼所見江邊釣到過80斤的大魚,今天我重回這裡發現垂釣者們只能釣到一寸左右的小魚,這明顯的變化告訴我們水資源不能再遭破壞。』
對於如何從根源減少污染,關百惠建言,『我走了全國百餘個城市,我發現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太欠缺了,應該盡量減少污染企業的生產,政府應該對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有效控制。讓污染企業不再污染河流及地下水源,只有控制根源纔能減少污染。這就需要市民從我做起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這就是我要走全國宣傳環保的目的。』
關百惠談及吉林化工廠爆炸造成松花江部分江段污染和吉林?牛河附近發生化工污染時,關百惠神情凝重地表示:『這兩次污染都是從吉林省邊界河段發生的,作為吉林環保者,從內心感情來講,我感到很抱歉,不管是誰的責任,作為一個吉林人,我對污染給松花江下游的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表示真情關切和歉意!』
唐山地震後開始了研究
據關百惠講,他曾當過農民、經過商、搞過專利研究……之所以選擇自然現象來研究,就是因為他深信人類能真正認識到這些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也就能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關百惠坦言道:『1976年唐山地震之後,我開始對諸如潮汐、海嘯等自然現象的產生有濃厚興趣,因為那時一心撲在家裡農田耕種上暫且放棄了研究。』1986年30歲的關百惠放下鋤頭,在遭到家人白眼和外人嘲笑後拿起了筆、背上背包,開始不定期游走全國各大城市,尋找和研究一些無人破解的自然現象。
憑借一種對自然環境的熱愛,關百惠一走就是20多年,每年只有2?3個月在家,其餘時間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關百惠說,他翻閱大量書籍,查看資料數不勝數,自己根據科學理論研究一些無人破解的自然現象。
關百惠說,起初研究是非常枯燥的、也很艱難,沒有經濟來源,他每天只花2元錢吃飯,所到城市一邊乾零活一邊繼續研究。
想做『農民拿諾獎第一人』
關百惠告訴記者,對世界自然研究來說,中國一直處於落後狀態,自世界設立諾貝爾獎以來中國還無一人榮獲關於自然現象方面的獎項,對於這個『空缺』關百惠一直有著願望,關百惠說:『我要做「農民拿諾貝爾獎第一人」!』
對此次全國義務宣傳環保,關百惠表示選擇哈爾濱作為第一站,就是希望提高哈爾濱市民對水資源保護的意識。關百惠接下來將奔赴長春、沈陽、天津、北京,他說自己仍有兩個願望,『第一,我想通過全國徒步行走把目前研究的一些成果,與各地專家們交流探討;第二,我想把自己研究的這些自然現象及形成的原因通過拍攝的手法記錄下來留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