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電 9月18日下午,我與『品牌萬裡行』之『東北振興品牌行』采訪團成員一道走進哈爾濱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飛』)參觀采訪。哈飛的發展歷程在馬川利總經理深情的講述中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徜徉在哈飛轎車舒適的體驗中,久久不願離開。哈飛需要重新被審視,哈飛的發展或許會給中國民族工業有些啟示。
依靠自主創新,邁出創業歷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哈飛汽車在『軍轉民』的大潮中開始涉足汽車工業。由於當時軍品任務銳減,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國家批准了哈飛汽車生產微型汽車和微型發動機。
1986年,哈飛汽車利用多年積累的航空生產技術和經驗,自主開發研制出了松花江雙排貨車和加長型單排貨車,在此之前沒有微型雙排這種車型,而加長貨箱又明顯比同期國內其他廠家直接引進的車型要長,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在當時國內市場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接著,哈飛汽車又對松花江微型客車原型車加大軸距和車身的尺寸,使這款車在長度和寬度上都有所增加,內部空間及舒適性也進行改進,自己設計制造這些車型的模具和焊裝夾具以及生產線。所有這些,都為哈飛後來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著自強、自立和自主的精神,憑著企業的實力,初步實現了求生存的創業?獺?br>
哈飛依靠自己的努力,也依托巨人的力量。1996年,意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師、賓尼法瑞那公司執行總裁羅曼.喬帝正式訪問哈飛集團,洽談設計合作計劃,從而確定了『哈飛中意』微型客車的第一個合作項目。同年,哈爾濱哈飛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建的現代化四大工藝生產線隨之投入使用。
哈飛汽車與賓尼法瑞那公司的成功合作,是哈飛汽車第一次,通過聯合開發生產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商標的中國汽車,從而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內汽車業發展的『中意』之路。1999年5月21日,哈飛中意正式通過國家鑒定。鑒定組專家的結論是:『整車性能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外型及內部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技術也達到了國內微車企業的領先水平。』
多年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工作,使哈飛汽車的技術團隊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哈飛汽車眾多車型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實踐,為廣大技術人員提供了發揮纔智的廣闊平臺。在研發過程中,哈飛汽車采用了諸多先進的設計技術、測試技術、設計理念和管理方法,靈活地應用了當今國際先進的新車開發指導思想、設計方法、工藝方案分析等手段,並在實踐中反復修正,不斷改進和完善,極大地提高了開發設計、試驗測試及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
哈飛汽車目前有一支人員穩定、專業齊全、技術全面的1360人的技術隊伍,向國外公司成功地進行了技術轉讓。2006年1-7月,整車出口近2.5萬輛,出口創匯7000多萬美元。產品出口到中北非、中東、中南美、東歐等地區45個國家。
借鑒先進管理,提高創新能力
哈飛通過與意大利、英國、法國、韓國和日本企業及研發機構的合作,使哈飛汽車對國際先進的設計體系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經過篩選,結合企業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消化吸收,編制了一套既符合國際通行慣例,又適合企業自身要求的設計規范和工作流程,逐步建立並完善自己的設計數據庫,使產品開發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條理化。根據在外國企業獲取的信息,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哈飛汽車陸續編寫了設計、研發有關的程序、規范110份,流程30個。實現信息化,加速技術創新。
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是黨和國家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工作方針。哈飛汽車先後投入數千萬元用於信息化平臺建設,陸續建立了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TCMS(目標成本管理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從而加快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步伐。
哈飛汽車在品牌知名度、技術含量、綜合性能等方面與國內競爭對手相比有一定的優勢,但面對微型車、中低檔家用轎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中國入世對汽車行業造成的衝擊和變化,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如何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實現持續創新;如何響應客戶個性化需求,實施客戶關懷並提高客戶滿意度等是擺在哈飛汽車面前的重要問題。
基於上述挑戰以及哈飛汽車目前的創新思路,2004年,哈飛汽車承接了國家863計劃重點信息化課題,加快了技術創新的步伐。
哈飛完善試驗手段,提高創新水平。一個新車型的開發工作過程中,試驗、分析的工作量佔相當大的比重,素有『三分設計七分試驗』之說。國外大型汽車公司開發一個全新車型往往需要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的投入,大部分費用都花在試驗和工程分析上。
堅持創新道路,突出中國特色
哈飛以我為主,依靠不依賴。在中意車的聯合開發過程中,哈飛汽車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強調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在概念圖和效果圖繪制過程中,哈飛汽車認真向外方發表修改意見,明確自己的要求。在新車研制過程中,凡是自己能做的工作都努力自己去做,為的就是鍛煉隊伍,提高自主開發能力,結果是受到了外方的尊重。
必須承認,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汽車開發方面的差距還很大,聯合開發是較快縮短差距的一個有效途徑。在聯合開發過程中,要虛心向外方專家學習,增強自己的纔乾。在中意車的開發過程中,哈飛汽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外方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聯合開發的目的是最終走向自主開發。這條路雖然十分艱辛,卻能夠較快地提高自身實力,培養人纔,逐步掌握核心技術,為自主創新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系統集成,小步不停步。創新有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類型。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引進雖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但實施創新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我個人認為,當前汽車產品開發應采用以集成創新為主,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輔的方法比較合適。
循序漸進,低端不低檔。哈飛認為,中國汽車的自主開發,應以小型乘用車的開發為突破口。這樣做有三個方面的優勢,而且容易獲得成功。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大目標應該讓中資在國內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開發具有自主品牌、自主商標、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汽車,產品能夠打入國際市場。
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己任,打造強勢品牌
哈飛靠周全服務贏得用戶心。僅2005年一年,哈飛汽車就開展了『哈飛養護伴左右,閑游信駕黃金周』、『中秋團圓,賽豹回家』、『十一貼心服務旬,服到禮到』等11次全國或區域性服務營銷活動,博得了用戶的贊譽。
哈飛汽車的售後服務體系是以哈飛駐外售後技術服務中心站為中心、特約技術服務站為基礎而形成的一條獨特的服務網絡。幾年間,服務網點已布設至近千家,其中轎車服務站已達450多家,覆蓋了哈飛汽車銷售的所有地區。23個售後技術服務中心站是關鍵一環,他們不僅對特約技術服務站進行技術和備件的支持,同時對服務站進行動態管理,實施優勝劣汰。這些中心站是上傳下達的中心樞紐,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要求特約技術服務站接到用戶求援,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堅決、快速、徹底解決問題。同時,嚴肅考核24小時服務、外出救援服務和對用戶進行回訪。對此,哈飛有一整套制度來規范各服務網點。
服務商是哈飛汽車服務的載體,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服務商,提高工作效率,哈飛汽車全力推行首問負責制,全員簽訂了工作作風責任狀,在實際工作中規范語言,明確職責,及時解決服務商問題。
為不斷提高服務人員和維修人員的業務水平,滿足和超越用戶期望,哈飛汽車根據服務商的實際情況,強化服務站的考核,細化服務流程,全面拓展培訓思路,完善培訓網絡,在全國建立省級培訓中心,統一編發教材,同時,哈飛汽車采取網上培訓、流動培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昇了服務站的服務能力和維修技術水平。
向日葵服務是一種目標,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追求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哈飛汽車必將以快捷的步伐提昇其服務體系的整體水平,並以其無處不在的富有人文關懷的『向日葵服務』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服務社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2005年,哈飛汽車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推出哈飛汽車陽光計劃之育纔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每銷售一輛哈飛民意汽車,企業都將捐出100元進入『哈飛汽車育纔基金』,基金總額將達到近100萬,捐贈給全國各地800位『希望之星』。
20多年來,哈飛汽車堅持自主品牌,與國外先進企業聯合設計開發,形成了微車、轎車系列的開發平臺,在國內汽車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最近幾年,通過聯合開發,相繼推出了哈飛民意、哈飛賽馬、哈飛路寶、還有近期推出的三廂哈飛賽豹。這些年來,哈飛汽車一直堅持自己不會做的東西要麼去學習,要麼支付技術轉讓費用後引進吸收。在這一過程中,哈飛汽車意識到人纔的重要性,因此,哈飛汽車期望通過支助,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順利就學、成材,雖然車市競爭很激烈,但哈飛汽車表示,絕不會忘了對社會、對企業今後發展所應盡的責任。
哈飛正處於穩定快速發展階段,哈飛之路啟示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短時間內沒有一個大的提高,中國的汽車將難以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汽車工業屬於幼稚工業,和發達國家比,尚處於起步階段。自主開發能力弱,企業不具備建立完整的技術開發中心的支橕能力,試驗設備和設施嚴重不足。國家應『提倡自主開發,鼓勵聯合開發,限制引進仿制』。
國家應支持汽車企業與國外共同開發新產品,新產品開發所需樣車、樣件,專用模夾具,軟件費用等在稅收上應給以優惠。對自主開發的新車,國家應給予政策補貼,這是WTO允許的『綠燈補貼』。
哈飛告訴我們,開發政策應突出三個自主:自主品牌、自主商標和自主知識產權。本世紀前二十年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我們相信,只要方向正確,引導得力,有政策支持,認識一致,堅持自主創新的中國汽車工業,一定會自立於世界汽車之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