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目前,國家對外資在國內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的五年地域限制期限已過,可以說國內保險市場對外全面開放已經真正開始了。
作為我國加入WTO後首先對外開放的行業,近年來保險業迎來了更多的外資同業的進入,雖然目前我省還沒有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但更多外資參股保險公司卻紛紛把目光投向龍江。
保險公司湧入博弈龍江市場
2001年以來,新華人壽、華安財險等十幾家保險公司紛紛進入龍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幾大公司佔據龍江保險市場的局面被打破。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有17家保險公司在博弈,其中大多數都有外資參股。從全國來看,雖然我省保險市場主體數量處於中等水平,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並不亞於經濟發達地區。
生命人壽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洋說,目前外資參股中資保險公司中,參股外資持有股權不能超過25%,合資保險中外方各持50%股權,而外資保險公司參股外資持有股權需超過50%。雖然外資保險公司更願意在一些發達地區落腳,但是近幾年來,一些保險公司也加快了搶灘像我省這樣經濟欠發達省份的步伐,理由很簡單,這些地區更具發展的潛力。以我省來說,無論是保險密度還是深度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說潛力巨大。
中國人民財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總經理李俊晞說,外資參股保險讓中資公司有了一些新起色。中國人保財產公司經過2003年海外成功上市和外資參股等一系列的措施後,在體制機制上已經基本完成了與國外現代保險企業的接軌,在改革創新上和應對市場競爭上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外資參股後,保險公司的制度更加嚴謹、規范,行業自律也更好,一些優秀公司的進入必將使我省保險市場向良性方向發展。
人纔流動不可避免
外資保險進入龍江帶來的人纔衝擊波,在外資參股保險公司進入龍江就已初現端倪了。
生命人壽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劉和欣說,一個新公司的進入首先就是要尋找人纔,這種尋找一定是在已經存在的同業中發生。新公司尋找人纔的目標往往是目前同業公司中的高層領導,或中層乾部中的業務骨乾。
應該說人纔的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新公司招聘,都被許以優厚的待遇,另一方面人纔之所以來,也多半是新公司能提供人纔培養及發揮纔能的平臺。保險公司的人纔流動有時會帶走一些客戶,給原企業帶來衝擊。正因如此,目前,哈市一些保險公司都很注意提高員工待遇。
苦練內功應對外資
外資參股保險公司給龍江保險市場帶來活力,其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保險公司更加注意自主創新,把這當作苦練內功的最好選擇。中國人民財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總經理李俊晞說,雖然現在我省還沒有外資保險進入,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說中資保險公司應當利用外資參股的機會,抓緊進行自主創新。
首先是管理要創新,要規范經營管理體制,建立嚴謹、科學的內部管控體系,保證令行禁止、數據准確。建立科學、配套的核算體系,加強保險精算工作,培養引進高級精算人員,以精算結論指導產品設計和開發。同時,加強風險評估基礎工作,培養引進風險管理人纔,為保險精算提供准確依據。其次是產品創新,對傳統險種條款進行創新改造並開發新的險種條款,強化保險的基本職能,擴大保險業務基礎,真正發揮保險的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第三則是隊伍創新,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打破傳統僵化的用人機制,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人盡其纔。強化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疏通人纔流動渠道,優化人纔資源配置。
生命人壽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劉和欣說,相對外資公司,中資公司優勢明顯:積累了龐大的網絡資源,深入城鄉;經過多年經營深入人心,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有本土作戰的優勢,因而不怕競爭,期待競爭。但外資公司理念新、專業化強、技術新,中資公司可學習借鑒的地方很多,要善於學習使自己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