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1日電 大興安嶺南麓,崇山峻嶺當中有一片古墓群。記者在這裡采訪時,偶遇守墓人於萬祥。於萬祥是黑龍江省望奎縣人,1986年落戶伊春林業局橫山經營所,48歲。他為何甘心苦守山林,與古墓為伴,9月19日記者對其進行了采訪。
用探鐵器探出古墓群
於萬祥中等個,黝黑的皮膚,一身迷彩服,典型的林業工人的打扮。可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於有一個與普通的林業工人不同的身份——橫山守墓人。
於萬祥1986年舉家遷入伊春林業局橫山經營所。於萬祥回憶說,那時冬天在山上搭帳篷從事伐木作業,夏季無事可做。老於是個閑不住的人,他買來了一個探鐵器,收鐵賣破爛貼補家用。
在橫山經營所北山有一個馬蹄形的谷地,據本地的老人說,這裡經常能發現鐵器和銅器,是塊風水寶地。1990年,聽到這個說法後,於萬祥就拿著探鐵器進入了這塊寶地,打算碰一碰運氣。
可是,越挖於萬祥越覺著不對勁,最後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當時的北山樟子松林還沒有成材,松樹下面是一個個的大坑,於萬祥所用的探鐵器與探雷器的形狀和原理都相仿,這種戰爭時探雷用的工具,每當放到土坑中時就會發出鳴叫聲。這說明的確有金屬。
但是於萬祥的心裡打鼓,『為啥鐵器都集中埋起來呢?』根據探鐵器的反應,他挑了一個土坑試著挖了一下。第一鍬下去就挖出了紅土,再往下半米,挖不動了,再用鎬刨。一下,刨出一塊青磚,『不好挖到古墓了。』於萬祥心裡一陣著急,他知道挖到青磚就說明地下有墓藏,他趕快叫來了妻子看著現場,然後坐車到城裡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1991年春,伊春市金山屯區文化局任命於萬祥為古文化管理員。他們告訴於萬祥,他挖到的是一個古墓群,在文物管理局有記錄。這些墓藏在三百年前曾經被盜掘,今後他與妻子的任務就是保護好這個古墓群,一旦發現文物,要上交到文物保護部門。從此,於萬祥便開始了他的守墓生涯。
守墓人的工資年薪200元
於萬祥的一天從巡視古墓群開始。5時許,林中的霧氣還沒有散去,於萬祥就踩著露水來到了北山。沒有什麼異常的情況,再整理一下雜草,半個小時後,他回到家裡,渾身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濕。
吃過早飯,他還要到山上去再看一遍。這一次,巡查得比較細,還要結合考古調查工作,比如繪制古墓的分布圖,調查古墓的具體數量,對古墓的保護設施進行整理,攔鐵絲網,釘木樁等。
一上午過去了,午飯後他還要出去找事做。國家發給他的工資遠不足以保證生活所需。據於萬祥介紹,1991年,文物管理局聘任他為古文化管理員時答應給他發工資,但一年只給200元,再加上妻子的200元,一年總共400元,這麼多年沒漲過。『錢少點沒關系,可國家應該發給我個證兒,這樣我纔名正言順。』據介紹,這個想法他幾年前就向當地的文體局提出過。
在於萬祥的帶領下,記者和他一起來到了橫山墓群,巨大的樟子松擋住了刺眼的陽光,林間顯得十分涼爽。地面上有五六個並排的土坑,於萬祥說這下面就是古墓,往密林深處走還有更大規模的墓群。去年,他做了一次詳細地調查,發現橫山墓群共有古墓53座。
那麼為什麼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裡會出現一個大規模的古墓群呢?據於萬祥介紹,這裡面有人文和地理兩方面的原因。
大約在1300年前,橫山墓群附近存在著一個大部落,小興安嶺南麓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貴族們決定為自己選一塊地方作為家族的墓地。據說,部落的領地形似一只趴在地上的烏龜,烏龜的腦袋伸進湯旺河,而龜背也就是領地內的最高處位於北山,於是這裡就被定為墓地。幾百年間,因水災戰亂等原因,部落遷徙走了,古墓群卻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於萬祥說,因墓藏豐富,這裡一直就是盜墓者覬覦的寶地。300年前,橫山古墓遭到一次浩劫,幾個最大的古墓被洗劫一空,造成了難以預料的損失。建國後,特別是他被認命為管理員後,古墓就再也沒有被盜過。但他被蛇咬過一次,至今手上還留有一個被蛇咬過的傷疤。
保護古墓無怨無悔
據橫山古墓的碑文介紹,古墓群始建於金代,曾出土金質符牌、八面浮雕樂舞等重要的文物,對研究我國北方歷史有重要的價值。
多年的守墓生涯,讓於萬祥對古墓有了種別樣的感情,也使得他對考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盡自己微薄之力投入到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當中。
2003年3月中旬,於萬祥在橫山經營所場部西側的河邊探鐵時,挖出兩個奇怪的物件,一個為青色,一個為黃色,一大一小,非泥非瓷,五個孔連接呈環形,中間一枚古錢。後來,這兩個物件被考古人士稱為『五孔眼』,但在古代是做什麼用的,並不知曉。2003年4月,他聽說有人在某地經常能挖出大錢來,便決定用探鐵器去試試。不出所料,當他持探鐵器經過一個地方時,探鐵器發出了報警聲,他試著挖了幾鍬,但土凍著卻挖不動,他便叫附近的農民給看著,他回家取來?子和鎬,挖出來一個古代車?轆的中心鐵軸,還有一個陶瓷罐。於萬祥將情況向區文化局進行了匯報。6月中旬,市文化局帶著佳木斯市的兩名考古專家來到發現鐵軸處,挖掘出很多古陶罐和大錢,還有鐵軸,後證實出土文物的年代為金代,與橫山古墓是同代的。
據於萬祥介紹,他十餘年來不但保護著橫山古墓群,還找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如石刀、石針、紫銅大馬鐙、鐵軸等。2005年3月,於萬祥到鄰居家串門,發現倉房裡的一個石座挺特別。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判斷這有可能是一件難得的文物。於是,他接連去了幾次,軟磨硬泡花50塊錢買了下來,並送到了金山屯區文體局。經鑒定,該石柱系漢白玉石幢,全名樂舞浮雕石幢,俗稱『八面人』,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於萬祥說,與古墓和文物打交道,有時也充滿著誘惑,但在他眼中,珍貴的文物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在他家的院子裡有一塊巨大的石臼,這是於萬祥的最新『成果』,是古代人舂米用的。於萬祥說,過幾天,他就僱車把石臼運到金山屯區文體局,獻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