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電 開學一個多月以來,哈市許多小學生家長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孩子睡眠時間不足,每天上學和生活都沒有精神。為此記者對哈市道裡區尚志小學等三所學校一至五年級的600名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七成以上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10小時。
七成小學生睡眠不足10小時
『太困了。每天都覺得覺睡不夠。』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對記者說。六點鍾剛過,小學生麗麗就起床了,匆匆吃過早飯,6點30分走出家門去上學。她告訴記者,她每天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筆記。而回到家則是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輔導書。『這種忙碌一直持續到深夜。我經常到23時之後纔能睡覺。』麗麗不無疲憊地告訴記者,她說,周末她還有藝術特長課和英語外教課要上。
12日,記者對哈市道裡區尚志小學等三所學校一至五年級的600名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隨著小學年級的不斷昇高,孩子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在480名一至四年級的小學生中,有300人睡眠每天不足10小時;120名五年級小學生中竟然全部睡眠不足,睡眠不足率達到100%。小學一至五年級學生的平均睡眠不足率達到70%。
擇校路遠、作業量大、上輔導班成主因
記者采訪時獲悉,許多睡眠不足的孩子家離學校都比較遠。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在道裡一所名校上學,家在道外,孩子每天坐送子車上學,早晨不到六點就得起床。每天來回在路上就要浪費掉近兩個小時,孩子為此不得不晚睡早起。但為了能讓孩子上一所比較好的對口中學,家長不得不這樣做。記者發現,在被調查的學生中,40%每天用於上學放學路上的時間超過1小時,20%的學生上學放學需要近兩個小時的路程。
對於部分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寫字慢,作業又多,成為影響睡眠時間的原因之一。『孩子寫字的速度太慢了,語文、數學作業又多,每天寫作業都要寫到22時。』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媽媽對記者說,為了讓孩子早點寫完作業,早點睡覺,她不止一次幫助孩子寫作業。記者采訪中獲悉,小學低年級孩子完不成作業,家長替寫的現象非常嚴重。
記者在對三所小學的抽樣調查中獲悉,80%以上的孩子或多或少在課外都參加了輔導班,參加這些輔導班佔用了孩子大量的休息時間,直接影響了孩子的睡眠。學習書法、繪畫、鋼琴、古箏、游泳、乒乓球……許多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讓孩子學習特長的目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位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家長對記者說,孩子學習特長確實耽誤時間,不僅周末時間全部被佔用,個別課外輔導班上課的時間是在晚上,下課到家都20時了,再寫學校留的作業,每天孩子21時30分睡覺都是早的。
學校和家長應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對於小學生睡眠不足的現象,哈市道外區教育局初教科科長車喜德說,孩子睡眠不足是教師和家長給孩子加碼的結果。家長給孩子擇校、送到補習班補習、到校外學習特長等都是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心理在作怪。有的孩子還沒有到上學年齡家長就迫不及待地送到學校,而有的教師為了保證班級成績讓孩子大量做題,這些揠苗助長的做法不可取。
車喜德說,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為每天10小時,睡眠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學教育必須尊重教育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校、家長在傳授孩子文化知識、培養孩子良好道德情操的同時更要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新聞鏈接
為了體力與腦力的恢復以及促進兒童身心的生長發育必須保證睡眠時間。正常人的睡眠時間應隨年齡需要加以區別,一般情況小學生需要10小時睡眠,中學生則需9小時。專家認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對大腦的發育、身體器官的發育都會有影響,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視神經、脊椎發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焦慮、急躁、不好動、興趣不廣泛等表現,心理上的反常表現反過來也會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