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通河縣假稻種坑農30餘戶 稻農索賠無望寫下絕命書
2006-10-24 06:13: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慶成 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4日電 正值水稻收獲的季節,哈爾濱市通河縣三站鄉的30餘戶稻農卻愁容滿面欲哭無淚。因為開春時購買了處於試驗期的稻種『龍洋208』,致使水稻大幅減產,他們損失慘重。據粗略統計,這30餘戶稻農耕種了近200畝該稻種,損失15萬餘元。據了解,用處於試驗期的稻種充當新品種出售屬於銷售假種子。

  高產稻成了不熟稻

  通河縣三站鄉農民劉振國今年種了39畝水稻,眼看到了收獲季節,可田裡的稻穗乾癟著無法收割。他是購買假種子的農戶中損失最慘重的一個。

  今年年初,劉振國到該鄉『二門綜合商店』購買種子。經銷商楊林華向他推薦了一種名叫『龍洋208』的稻種,並承諾:『龍洋208』畝產量至少600公斤,如果水肥畝產量還能再高。劉振國聽後購買了9袋共180公斤『龍洋208』稻種,回家後全部種在了39畝水田裡。

  劉振國說,起初稻苗生長得沒有異常,可是到稻穗應該黃熟的時候,這些水稻卻剛抽穗(指農作物由葉鞘中長出穗)。9月末是水稻收割的季節,可自家的水稻還乾癟著。於是,他找到楊林華。楊林華拿出一份協議,上面寫著每畝地按100元賠償。劉振國表示反對。

  劉振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往年一畝地大約500公斤收成計算,一畝地的收入應該在1000多元,39畝地的收入應該是5萬元左右。可今年,一畝地只收150公斤水稻,加上經銷商賠償的100元,一畝地的收入纔400元,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今年39畝地的收入比往年少3萬多元。

  為了討說法,劉振國跑遍了所有相關部門,但一直沒有結果,走投無路的他寫下了絕命書。記者看到絕命書上寫著:『種地貸款2萬多元,加上外債一共3萬多元。兒子就要沒學上了,妻子有病躺在床上,我真的是無法向她們娘倆交待。』他希望通過他的死能夠提醒更多的農民不要再上當,希望引起社會對農民這種境遇的關注。10月15日,劉振國准備離家一死了之時,他的兒子放學從外面回來。看到活潑可愛的兒子,他的心一下子軟了下來。

  經銷商坑了30多農戶

  在通河縣三站鄉的居民陳萬志家的院子裡,橫七豎八地堆放著裝糧食的麻袋。4月21日,陳萬志花240元錢從『二門綜合商店』買了2袋共40公斤『龍洋208』稻種,種了7畝水田,可現在只收了1500多公斤水稻,比往年少收

  2000公斤左右。他說,這些糧食已經收回來十幾天了,收糧食的車來了五六趟,可就是沒人要他家的水稻。盡管他把價錢由2元/公斤降到了1.6元/公斤,可還是沒有人買。

  陳萬志從自家倉房裡拿出一條絲袋,正是他春季購買稻種的包裝袋。在『種子標簽』上貼有國際質量監督光標,上面還寫有『長米粒』、『口感好』、『米飯噴噴香』等宣傳語。

  農民栗大波家在春耕時為種地貸款3萬多元,可是不想卻買回了假種子。他說,幸虧他只種了7畝『龍洋208』稻種,如果都種了這個品種,那他的損失就更慘重了。栗大波說,代理商表示按100元/畝賠償,可是即使他們在協議上簽字也只能是得到一張欠據,等過段時間水稻埋在雪裡了,還去哪兒要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僅通河縣三站鄉就有30餘戶農民種植了『龍洋208』稻種,少則兩三畝,多則二三十畝,造成農民經濟損失15萬多元。據村民反映,通河縣其他鄉鎮以及木蘭、方正等地也有很多稻農種植了這個品種的水稻。

  『龍洋208』是實驗品種

  10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通河縣三站鄉銷售『龍洋208』的『二門綜合商店』。店主楊林華對此解釋說,那些農民所種的稻種確實是從她那兒買的,但她不是代理商。至於水稻產量與宣傳單不符涉及到的賠償問題,『龍洋208』的銷售單位——齊齊哈爾富爾農藝有限公司現在正與受害的農民進行協商。她拿出一份富爾農藝有限公司給農民們出具的賠償書,粗糙的紙張上歪歪扭扭地寫著:『由於2006年氣溫偏低、少日多雨,引發「龍洋208」水稻減數分裂,形成空癟粒。特予以100元/畝賠償。』

  通河縣農委副主任邢廣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水稻品種培育期都要三四年,最多的可達七八年,需要反復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土壤中進行試驗,經黑龍江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後纔能作為品種普遍推廣種植。『龍洋208』不屬於品種,只是一種處於試驗期的稻種。《種子法》中明確規定,用處於試驗期的稻種充當新品種出售屬於銷售假種子。他們將對此事進行調查,對售假者進行處罰。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