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諧社會是一個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實現社會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證,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持、良好的文化條件。因此,六中全會將建設和諧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之一明確提了出來,這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文化自覺,也是對文化的歷史作用在更高層次上新的理性認同。
一、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需要,成就和諧文化纔能鞏固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
參與和諧文化建設,首先要對和諧文化的基本內涵有所了解和認識,明確和諧文化在建設和諧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和諧文化的基本內涵可以描述為: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范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和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於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橕。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文化,只有和諧文化纔能形成和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沒有和諧文化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因此可以說,建設和諧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需要。建設和諧文化的任務就是要培育和諧精神,倡導和諧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環境。
二、構建和諧文化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地以此統馭文化工作,並將其融入文化工作的全過程
社會文化是由多種文化內容和文化形態構成的,要想使多元的內容和形態構成和諧文化的集合,就需要一種統馭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的地位,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纔能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突出重點,抓住根本。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文化工作的導向性內容。將這種價值體系融入我們文化工作的全過程,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首要任務。因此,我們要樹立以和為美的審美觀,努力把和諧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各種形式的藝術中去,善於從生活中吸取營養,創作出更多的體現和諧精神、謳歌真善美的藝術作品。要充分運用文藝作品的認識、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利用各類現有的文化陣地,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構建和諧文化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實現,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是當務之急
構建和諧文化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初始目標和終極目的。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分析哈爾濱市的文化事業發展情況,我們認為,一方面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努力增強服務機構活力,提高服務水平。
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的前提,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目前哈爾濱市文化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很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不健全。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結合全國文化發展綱要和哈爾濱市實際,做好文化發展規劃,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做前期調研。其次,我們要努力開闢投資渠道。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政府是投資的主體,但除公共財政投入外,還可開闢投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舉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民營資本,建立多種形式的投資方式和機制,使全市文化基礎設施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再次,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抓好隊伍建設,推進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室)工作,抓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本地的應用。
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提高文博圖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是我們今後工作的重點之一。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如何在公共文化單位創新機制,增強活力,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圖書館將以總分館制為突破口,從實際出發,將工作重點向區、社區館轉移,縮短服務半徑,以中心館為核心,連接區、街道、社區圖書館,最終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網絡,以適應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文化需求,
四、構建和諧文化要以改革為動力,要探索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勇於開拓創新,破解難題,推進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和諧文化不僅是一種新的說法,而是現階段文化發展必然過程,也是文化建設的更高要求。文化產業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在目前文化產業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要更新觀念,在創新體制和機制上下功夫,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增強文化產業的生機和活力。我們要積極推進新華書店、電影公司等國有文化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資產、人纔、技術要素的合理配置;積極探索專業院團生產經營機制,使之有活力、有生機、有創造力。嘗試劇目制作人制、劇目股份制等運作方式,強力開發演出市場,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同時要抓好舞臺藝術延伸產品的開發和經營,整體推進市場化進程。
五、構建和諧文化需要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一手抓精品工程,一手抓群眾文化,讓廣大群眾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為社會和諧營造濃厚的氛圍
文化生活對於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健康的文化生活可以成為放松心情、溫潤心靈的『潤滑劑和減壓閥』。因此我們要精品與群文兩手抓。一要加強對精品工程的領導,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經費,力爭每年策劃、推出一批重點精品創作項目。市直5個專業院團每年深入基層演出要達到1200場以上。另外要繼續保持和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優勢,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大力加強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建設,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群眾文化體系。要以廣場文化活動為基點,積極引導社區文化活動社會化。
六、構建和諧文化就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管理,減少不良文化影響,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和諧文化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文化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文化環境進一步改善。但也要看到,當前文化演出市場、娛樂市場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網吧、音像制品等非法經營活動屢禁不止,社會各方面非常關注,文化管理工作的任務很重。因此,要繼續深入整頓和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建立分工負責與齊抓共管、日常巡查與技術監控、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始終保持對違法經營活動的高壓態勢。要根據市場管理的新形勢,創新管理思路,改進管理手段,促進競爭有序、統一開放的文化市場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