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電 今年前九個月,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貿易在去年高位的基礎上再創佳績:出口總額突破3.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
俄羅斯年:助推農業『走出去』
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的有關數據顯示:從出口省區的統計資料來看,對俄出口的大米幾乎全部來自黑龍江省。2005年,黑龍江對俄出口大米119684噸,價值4031萬美元,佔全國對俄大米出口的99.9%;黑龍江、山東、新疆和福建四省的蔬菜出口量佔出口總量的93%,其中黑龍江獨佔了50%;全國主要水果對俄出口省區是黑龍江、山東、遼寧和陝西,四省出口量佔全國出口總量的78%。
近年來,隨著『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和『中俄政府間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實現了由過去民間、松散、無序向政府組織、成建制、多渠道和寬領域發展的歷史性突破,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5個縣(市)走出去,佔全省53.8%,在俄建立規模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開發項目累計達到70個;對俄勞務輸出累計達到5萬人次,人均創收1.2萬元,勞務總收入超6億元。
省農委外經處處長丁楠告訴記者,俄羅斯年的舉辦,為中俄的農業合作帶來了更大商機。俄政府最近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土地租賃期最長可延至49年;從事種植業免收各種稅費,購買農用生產資料可享受10%~15%的政府補貼;建立畜牧養殖聯合體和購買農用機械,銀行可提供8年貸款,由當地政府貼息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激發黑龍江省農業和企業走出去的熱情和信心。』丁楠說,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俄農業合作前景圓桌會議,兩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就加強中俄農業政策和信息交流、推動兩國農業相互投資、進一步擴大兩國農產品貿易規模、加強農業科技合作、促進兩國農業企業間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共識。為黑龍江省正處佳境的中俄農業合作,吹來又一縷春風。
對俄合作:碩果累累亦有四難羈絆
目前,黑龍江省地產農產品銷售已從俄遠東地區市場,延伸到俄歐洲地區;旺季黑龍江省地產蔬菜在俄遠東地區市場佔有率已達到30%以上。在全省境外開發項目中,個人投資佔20%,政府投資佔30%,企業股份合作佔40%。黑龍江省各級政府與俄遠東地區各州、區政府普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針對及時解決合作中出現問題的政府間會晤洽談機制初步形成。
盡管如此,一些來自現實的問題已日益突顯對進一步合作的羈絆。一是辦理赴俄勞務大卡時間過長。辦理黑龍江省赴俄人員勞務大卡要經過俄方有關部門層層審批,最後要報送莫斯科審批,一般辦理時間達到4~6個月,影響了中俄農業合作項目的正常進行。二是農用物資出口困難。由於俄海關控制黑龍江省農用物資出口,境外農業項目所需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配件等農用物資出口困難,影響了中俄農業合作項目的發展。三是農用機械過關費用過高。每臺小型拖拉機(含配套機械)過海關收費達2.5萬元,大型聯合收割機高達25~27萬元,相當於機械價格。四是境外大豆返回國內銷售難。
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由於境外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糧食產量迅速增加,特別是大豆,僅在俄遠東地區已達到200萬畝,總產達到20萬噸左右,出現價格低、銷售困難的問題。去年受俄遠東地區大豆市場影響,大豆價格下降到1500元/噸。因此,企業和農戶希望能將大豆返回國內銷售。但俄海關對此征收的特別關稅及相關過貨費用每噸高達60美元,再加上運費,每噸大豆增加費用在700至800元人民幣,致使企業及農戶將大豆運回國內銷售增收的願望落空。
三個重點:書寫對俄合作新篇章
『這些問題如不加緊解決,勢必會挫傷黑龍江省企業和農民赴俄開發創業的積極性。』省農委副主任王澤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當前這些制約黑龍江省農業對俄合作戰略昇級的細節問題,我們正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協調,希望通過兩國政府農業部門進一步洽談磋商,盡快協商解決。
毋庸置疑的是,中俄雙方政府對合作的誠意和努力都有目共睹。近年來,黑龍江省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和企業走出去;省財政每年拿出3000多萬元,重點扶持境內果菜對俄出口基地建設、龍頭企業發展和境外農業合作項目。俄遠東地區各州(區)政府也非常歡迎與黑龍江省農業合作,不斷出臺和完善土地租賃、農產品加工銷售等優惠政策,吸引了黑龍江省更多農民和企業走出去。
正因如此,在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戰略昇級進程中,一個更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建設規劃應運而生:建設高水平對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發展境外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加強對俄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根據俄農產品市場需求,黑龍江省將發展一批高標准生產基地示范項目,加快發展符合俄市場需求的綠色、無公害和有機果菜、糧食優良品種,帶動生產、擴大出口。在搞好糧食、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項目的同時,重點發展一批大豆、蔬菜加工,畜產品加工和山特產品加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組織黑龍江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走出去,開展對口考察洽談活動,引進一批俄先進技術、優良品種和農業技術人纔,在俄境內建立『中俄農業合作種子繁育基地』,加快試驗、繁育和推廣,滿足境外農業合作項目發展需要。
『同時,我們還將針對俄農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實際,邀請俄農業專家來黑龍江省,有針對性地舉辦赴俄企業和勞務人員培訓班,開展外語、法律法規、農業技術等方面培訓,提高境外人員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王澤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