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社會需求將理財師推上前臺
2006-11-12 06:46:3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幕海燕 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2日電 說到理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理財就是把手裡的錢拿出做某項投資,獲得比存入銀行要大的收益。比如買基金、投資股市,或是給某個經營項目入個股。然而真正意義理財,卻不僅僅是投資這一項,投資只是全部理財內容的八分之一。

  中國工商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理財客戶經理那匯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理財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投資上,卻忽視了如何去管理自己辛苦賺來的財富。由於比較沈溺於投資,就會比較在意市場的漲跌,在不經意之間就有可能投入過多的資產,這其實已經影響到了理財的合理布局。

  據平安保險公司營業部經理劉永運介紹,理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財務安全,二是財務自由,是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財務自由。真正意義的理財要包括八大內容: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劉永運說,個人理財並不是要追求個人財產價值的最大化,而是要使個人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從某種意上說合理規劃消費支出而獲得的收益,有時會比尋求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的目標,應該說將上述八項內容全部涵蓋的理財規劃,纔是一個完備的個人理財規劃。

  社會需求將理財師推上前臺

  生活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子女的教育都會令我們感到巨大的危機感。我們財富的增長趕不上時代的腳步,讓我們喪失許多安全感。面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許多人開始有了理財意識。但由於缺乏足夠的時間和專業知識,個人並非是自己財富的最好管理者。這使得儲蓄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最主要的理財方式。居民仍然習慣性地將錢存在銀行,投資意識不強,理財觀念淡薄。近幾年,隨著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新型理財產品不斷湧現,令人眼花繚亂、無從著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將這些專業性極強的金融產品梳理清晰,為己所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張先生是哈爾濱市某私營企業的老總,雖然坐擁千萬資產,卻對自己的未來毫無信心,對生活非常恐懼。可能有人會問,有那麼多錢,要啥有啥還愁什麼呀?張先生說:『雖然我目前的生活狀況不錯,但是我的經營項目風險非常大,急需專業的理財規劃師為我的財富做遠期規劃,來規避風險。』隨著像張先生這樣的具有較穩定生活狀態、中高水平收入、對人生的未來具有長遠預期和規劃的『中產階層』隊伍的日益壯大,對理財規劃的潛在需求也水漲船高。隨著國家理財規劃師的資格認證考試的進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職業理財規劃師走上前臺。

  理財不是富人的專利

  2004年哈爾濱市出現第一家開設理財金賬戶業務的銀行,面對市民進行理財服務。但當時能得到銀行理財信息和指導的客戶必須是在該行有50元萬存款的人。所以許多百姓一直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兒。而事實上,普通百姓更需理財。由於工薪階層的收入是固定的,一旦工作和家庭出現意外變故,就很難保證家庭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現在哈爾濱市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已經推出了針對市民的各種理財業務,個人理財中心及理財顧問可以為市民提供免費的理財諮詢,但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往往以理財的名義擴展業務,這樣的理財帶有濃厚的產品營銷色彩。業內人士認為,相對於老百姓巨大的投資理財需求,目前哈爾濱市真正意義上的理財規劃還為零。

  針對儲蓄不多,又期望獲得穩健收益的普通百姓,中國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理財客戶部經理那匯明說:『普通百姓需要的理財知識,不是「買哪個基金產品好」這樣簡單的問題,這些屬於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稅收、投資、婚姻和家庭財產管理,理財分析報告等方面的高水平諮詢服務纔是普通市民最需要的。』

  隨著12月1日,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進入倒計時,中國工商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理財客戶經理那匯明、平安保險公司營業部經理劉永運、哈爾濱湘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凱分析,居民未來的理財生活將呈現三大趨勢。

  趨勢一:理財大環境從分業走向混業,綜合性理財規劃取代單一理財產品投資。幾年前,到銀行只能辦存取款、購買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如今,通過銀行買股票、基金、保險、期貨等都很方便,而今後,只要面對一家金融機構,你就可以購買銀行、保險、證券等多種投資產品。

  趨勢二:專業化的理財公司應運而生,『專家導購』的理財模式成為主流。居民投資理財的每一步驟,都可以由專業化的理財公司來提供服務。

  趨勢三,理財選擇日趨個性化,高中低收入人群理財服務顯差異化。億萬身價的富翁可以找到他的私人銀行家,而普通百姓也可以在適合他的銀行裡得到最佳的理財建議。不同層次的人群都可以得到與自己財力相適應的理財服務,是未來可以預見的一個美麗前景。

  一份工薪族的理財規劃

  『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裕,每個人都需要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財富。』劉永運說。根據中國理財網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50%以上的人無計劃分配資產,78%的人願意接受專家顧問的理財意見,25%的人願意委托理財。由此可見,現在的理財觀念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劉永運為記者講解了一份剛剛為其朋友做好的理財規劃。

  劉永運的這位朋友陳女士與丈夫兩地分居,有一個3歲的孩子,丈夫在外地從事房地產策劃與營銷工作,他的工資一直都是活期存款,半年一次帶回家裡。陳女士家有兩處房產,一處自住,一處正准備出賣,陳的丈夫還想在工作地再買一套小戶型,估計價格在17萬元左右。目前陳女士家有11萬元存款。

  劉永運給她做出的理財規劃大體是這樣的:

  1.集合全家收入。讓其丈夫每月留充足的生活費後,將工資結餘利用網上銀行業務轉賬到陳女士賬戶上,這樣便於將家庭收放快速集合從長計議。

  2.歸並現有賬戶,區分生活費用和投資賬戶。建議陳女士僅保留兩家銀行的賬戶即可,一個賬戶專門用來支付家庭日常生活費用,這個賬戶以現金、活期存款等形式存在,總額保持在10000元。另一賬戶專門用來進行投資。

  3.積極投資,獲取更好收益。保留日常生活費用後,將11萬元存款購買股票型基金和股債混合型基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不同的投資比例。如果可以接受較高的波動幅度,可以用60%-70%的資金購買股票型基金,其餘購買股債混合型。每月的節餘,也要按照這種比例,繼續進行定期定額的投資。

  4.以靜制動,確保房產投資成果。陳女士家庭投資資產結構中,房產已經佔據了較大的比重,不適合再增加這方面的投資。至於是否賣掉現有的房子,再去購買丈夫工作地的新房,還要綜合考慮房價、增值潛力、交易費稅等方面的情況。建議在做出決定之前,將現有的房產出租,獲取較為穩定的租金收入。

  5.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陳女士丈夫的收入佔家庭收入的90%,是家裡的『頂梁柱』,而且經常奔波,因此建議為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方面的保險。

  據了解,這樣的一個理財規劃應該是一個最基礎的建議型規劃,也是比較適合普通工薪族的。『每個個體或家庭的現狀不同,需要不同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劉永運說。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