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牆角堆放的是該加工點用來熏制粉條的硫磺,水缸上擺放的是玉米粉。
東北網11月20日電 近日,記者從一知情人處了解到,五常市拉林鎮的一些家庭小作坊,生產粉條時用硫磺熏制漂白,摻雜玉米粉等低成本的原料淀粉,並且制作過程中使用明礬等國家明令禁止的化學品。
16日,記者來到五常市拉林鎮一家佔地近100平方米的粉條加工點。記者稱要為單位搞福利,想在這裡進一些價格便宜的粉條,並以考察生產為由要求看一看加工過程。老板見記者執意要看,就領記者走進了加工區。在加工區門口,記者聞到一股很濃的硫磺味。在加工區內記者看到,幾排髒水缸和一排排繩子吊著類似漏斗形狀的東西。老板指著黑乎乎的水缸對記者說,這是用來勾兌淀粉的水缸,在裡面進行攪拌,將攪拌好的淀粉團放進每個水缸上面的漏斗裡,按照漏斗底部大小不一的小孔,就可以制作出各種粗細的粉條,經過晾曬等工序就可以做出來了。老板講,這些粉條是用正宗的土豆粉制作的。當記者在原材料庫發現10多袋玉米淀粉,以及用塑料編織袋裝的白色粉末時,老板向記者坦言,塑料口袋裡裝的是玉米粉,在加工中主要用的是土豆淀粉,為了節約成本添加了一部分玉米淀粉。記者問,該淀粉是不是屬於工業淀粉,老板說,不清楚。
記者走進另一個有大鐵鍋的加工區,發現了一個裝有明礬的纖維袋。這時,老板承認他們在粉條當中加入了明礬。她說,一般大約是500斤粉條放一斤半明礬,這樣出來的粉條比較筋道。記者在一個牆角看到幾個塑料桶,進門時聞到的那股硫磺味就出自這裡。老板說,一般剛做出的粉條發黑,得用硫磺熏白。她拿熏過的粉條和沒熏過的粉條給記者看,很明顯,熏過硫磺的粉條白一些,沒熏過的顏色發暗。老板說,用硫磺熏制很有說道,熏過了頭兒發黃味道不好,熏不到位達不到粉條發白發亮的效果。
記者從市衛生食品監督部門了解到,我國食品衛生標准明確規定,在粉條的生產過程中不允許添加明礬,並且禁止使用硫磺等工業用的化學品,因為它不僅對人的上呼吸道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且硫磺裡含有的鉛、砷等重金屬,也會對人的肝髒、腎髒造成破壞。
據五常市拉林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該地區粉條加工點很多,隨著市場需求下降,土豆淀粉原料價格上漲,不少加工點轉項了。剩下的一些加工點為降低成本,采取不法行為,工商部門將立即進行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