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電 在中國會展業的新版圖上,沿『京津—華北會展經濟產業帶』向北,正在形成以哈爾濱、大連、長春、沈陽為中心的東北邊貿會展經濟產業帶。作為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城市,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使得哈爾濱成為對俄貿易的橋頭堡和日本、韓國進入俄羅斯市場的重要通道之一,而哈洽會、韓國周等展會更讓哈爾濱在東北會展經濟產業帶中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依托特色產業,將會展業逐步引入市場化軌道,經歷了2006年的高速發展,哈爾濱會展業開始向市場化邁進。
與市場接軌,為會展業注入新鮮血液
在會展經濟的起步階段,往往采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重在造勢擴大影響。而當會展構築起發展平臺後,更需要眾多企業參與,提高會展的經濟實效,進而將會展導入市場化運作,讓會展發揮持久的生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會展業管理體制方面,各地都不盡相同。上海、深圳、廣州等會展發達城市的共同經驗證明,會展業在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培育和扶持,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政府側重宏觀管理、協調服務,具體操作由展覽公司進行。各地展會的主辦機構由當初起步時的單一政府部門發展到現在政府部門、民間協會、工貿公司、國內展覽公司、中外合資展覽公司和外商獨資展覽公司等多方位、多層次相結合的新格局。隨著會展經濟的興起,各地都發展了一批專門從事會展經濟的展覽公司,展覽業從業人員也迅速增加。
據中國貿促會哈爾濱市分會展覽部部長王大力介紹,由於哈爾濱市會展經濟起步較晚,市場化運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就要求給會展產業發展一個寬松的環境。目前貿促會正在致力於展覽業發展外部環境的營造,《哈爾濱市展覽會管理辦法》正在醞釀中,將對哈爾濱會展業的中長期發展方向、目標進行規劃,規范展覽市場、改善城市配套設施、加大會展人纔的培養力度。
引進來走出去,延伸會展產業鏈
哈市發展會展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特色走市場化道路,而不是一味照搬外地經驗。專家認為,哈爾濱會展業真正走向市場化還應遵循『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引進來』就是加強與國際展覽界權威機構、跨國公司及國內知名展覽企業之間的合作,學習和借鑒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引進國外跨國會展公司和國內先進省市會展企業的資本、技術、理念,熟悉會展業競爭的規則,從而逐漸增強哈爾濱會展企業的競爭力。『走出去』就是要充分利用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同俄羅斯相鄰的優勢以及俄羅斯巨大的市場需求所帶來的吸引力,以對俄經貿合作為重點,積極組織企業赴俄羅斯、日本、朝鮮、韓國辦展參展。
走出家門招展、請諮詢公司對會展進行整體規劃,2006年各類展會的蜂擁而至,更讓哈爾濱會展業感受到市場化運作的重要。工大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黃伯峰說,目前,工大集團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等地設立會展招商部,並且與國內各行業協會保持密切的聯系,掌握資源,同時請國內知名展會諮詢公司為哈爾濱會展業進行整體規劃,實行委托招展、代理招展。通過已經成立的黑龍江省會展行業協會,培育自己的品牌展會,其中哈爾濱亞太美容美發博覽會、機械制造博覽會等自有品牌展會正在走向成熟。他說,『走向市場是會展業的唯一出路』。
依托特色產業,塑造品牌展會
廣州的『廣交會』、義烏的『小商品交易會』、大連的國際服裝博覽會……發展成熟的會展城市總是與品牌展會如影相隨。一個城市展覽業的品牌與其本身的經濟及產業發展特點密切相關,要將會展經濟引向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必須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方向,樹立會展業的城市品牌。只有品牌展會纔能吸引高質量的參展商;有了高質量的參展商纔能吸引來高質量的貿易商,而高質量的貿易商又會吸引來更多參展商,這樣纔能形成會展市場的良性循環。
王大力認為,根據哈爾濱市的地方特色,會展業完全可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突出對俄特色,以打造東北地區歐亞大陸橋會展經貿城為中心,積極開展對俄經貿展覽、對俄羅斯及東歐國家的專業展會,迅速搶佔東北區域對歐展會的主動權;突出北藥開發特色,開發北藥展覽會,穩定哈爾濱在國內藥業的地位;突出綠色食品特色,舉辦或申辦綠色食品展覽會,提高哈爾濱『大農業』在全國各城市中的影響力。
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會展經濟為相關產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舞臺。可以說,打造哈爾濱會展品牌的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