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監督機制有缺失 源頭遏制砍掉村官腐敗『毒瘤』
2006-11-28 11:05:4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王 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8日電 處於最基層的村乾部群體,掌管著農村政務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他們的作用舉足輕重。然而,近年來,少數村乾部的違法犯罪不僅損害了農民利益,破壞了乾群關系,也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與和諧穩定。建設好新農村,必先砍掉村官腐敗的『毒瘤』。

  村乾部犯罪呈高發態勢

  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檢察機關2003年至今年6月,共立案查處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職務犯罪51人。在查案過程中,檢察官們發現,村乾部斂財手段五花八門,呈現出五大特點:

  特點一:犯罪主體多為村支書或村主任、會計『三大員』。

  特點二:挪用公款、貪污犯罪佔多數。

  特點三:窩案較多。有些村乾部串通其他村乾部共同合謀犯罪。

  特點四:犯罪主要發生在賬務處理、土地轉讓與承包、發包工程及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管理等環節。

  特點五:賄賂村民選舉成為一種新的犯罪形式。

  村乾部監督機制有缺失

  村乾部腐敗案緣何頻頻發生?有關專家指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農民對村乾部不敢監督、不會監督,而有些政府部門則不能監督、不願監督。

  ———村民民主缺位。一些人通過非法手段拉選票,民主選舉被嚴重扭曲;個別村乾部憑借家庭和宗派勢力『稱霸』一方,村民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管。這樣,內部監督就完全失靈,個別村乾部我行我素,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有的村村支書簽批,村主任也簽批,財務管理混亂失控,還有的村會計出納不分設,讓一人兼任,更有甚者村會計、村主任和村支書有一定的親緣關系,錢賬不分,白條坐收坐支,缺乏制約。

  ———村務公開走過場。不少村民說,農民想知道的,村乾部往往不公開;而公開的是一些大家根本不關心的問題。所謂的村民監督小組形同虛設。『公示牆』、『明白紙』,在農民心裡也就變成了『糊弄牆』、『糊涂紙』。

  ———上級部門監督不到位。由於政務繁忙,人手不足,當前各部門對村乾部腐敗案件,均持『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有關部門對於村乾部的管理,也是按職能分工各管一段,缺乏協調機制。

  源頭遏制村乾部職務犯罪

  找准村乾部犯罪的癥結所在,哈爾濱市檢察機關結合檢察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預防村乾部職務犯罪工作,以從源頭上遏制村乾部職務犯罪的發生。

  針對部分村乾部文化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的特點,全市兩級檢察院結合辦案,開展以案釋法的法律宣傳活動。各基層檢察院主動深入鄉村,分片、分塊推進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促進村乾部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全市兩級檢察院對問題多、群眾經常上訪的村進行專門治理,積極協助鄉(鎮)政府實施『村賬鄉管』、村務公開、民主理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金管理和審計監督等規章制度,使農村的財務審批、賬簿保管、財務審計更趨合理。對農民投訴舉報多的村乾部,加強重點監督,進行廉政談話、誡勉談話和警示談話。檢察院預防部門適時介入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跟蹤監督招標全過程,監督和掌握資金的投向和使用情況,重點對土地征用補償款、宅基地批准使用費以及『村官』選任等工作進行監督,並幫助發案村查找漏洞,整章建制,及時提出建議,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穩定一方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