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日電 題:改制企業活力迸發國企改革助力龍江振興
記者 印蕾
2006年是黑龍江省國企改革攻堅戰的最後一年。3年前,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啟動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新一輪國企改革。 3年來,全省各市地、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標不變、決心不改、力度不減』的要求,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和推進國企改革與發展,一批國有重點骨乾企業在改制重組中做大做強。
哈爾濱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前,在上世紀90年代,是個令人羡慕的好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在全市數一數二,大大小小幾十種福利待遇,個個落不下。但是,紀律渙散,浪費嚴重,職工難管等國企具有的通病也不同程度存在。2000年10月,職工代表大會一致通過正陽河退出國有。2001年末,『正陽河』全體員工自願出資600萬元成立了『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企業職工幾乎百分之百持有股份。可不久後,弊病又出來了,職工和股東的身份重疊,人人都能說了算,換湯沒換藥,改革實際變成了『二國營』。
除了內部機制問題,表面上看起來『豐衣足食』的正陽河還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南方和沿海地區的同行業調味品強勢品牌大舉北上,開始蠶食原本屬於正陽河的市場份額。同時,哈爾濱市政府為推進城市建設,要求在2005年以前,市區內的77戶工業企業全部退出二環到三環,正陽河正好在此范圍之中。搬遷、重建,至少需要1億元資金,這筆資金靠正陽河自己絕對解決不了。貸款?如果解決不了管理的難題,再背上債務,會不會像有的企業那樣陷入還債的怪圈,最後資不抵債?
『內懮外患』的情況下,2003年初,當時的正陽河董事會下了徹底『革命』的決心——請進大股東,引進真正的戰略投資者。在多位應征者中,正陽河選中了民營企業家施德喜,他與北京一諮詢公司聯手投資,佔有正陽河92%的股權。
這次『變身』後,正陽河針對以往人浮於事、機構重疊的問題,進行合並精簡,領導班子由過去9人縮減到3人,19個機構精簡到6個,5個財務部壓縮至1個,29名財務人員減到9名,管理人員也從100多人控制到31人。銷售改革使得昔日淹沒於傳統銷售渠道的餐飲酒店、大專院校食堂等『居家外』用戶被『拎』出來,設專人開發,140個網點轉眼變成了3300多個。創新管理辦法,進貨與驗收分離,關鍵崗位相互監督。生產原料等所有物資采購公開招標,成本大幅下降。與中日合資牡丹江森江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資產重組,利用日本先進技術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嫁接改造,使產品檔次轉向中高端和系列化,形成多品種覆蓋市場的新格局,也使『正陽河』向國際化品牌前進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成立食品研發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專門從事食品研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在今年的中國國際調味品博覽會上,正陽河一項產品榮獲銀獎,兩項產品獲銅獎,是東北地區包括內蒙地區同行業獲得的唯一殊榮。
民營三年來,正陽河新增銷售額50%以上。2003年公司銷售收入4000萬元,2004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萬元,2005年達到5500萬元,預計2006年的銷售收入將達到6000萬元左右。今年9月15日,更是創出了日賣錢額59.74萬元的新紀錄。改制重組,讓正陽河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老企業在民營資本的帶動下活力迸發,步入做大作強品牌、加快發展的快車道。
按照黑龍江省3年改革攻堅的總體部署,2004-2006年間,我省列入計劃應改制的國有企業共計3467戶,其中大中型國有企業201戶。截至9月末,全省累計完成改制企業3107戶,佔全部應改制企業的89.6%;累計完成改制的大中型企業183戶,佔全部應改制企業的91%。今年年底,全省將完成國企改革3年攻堅目標,國企改制助力振興中的龍江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