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8日電 齊齊哈爾市甘南縣東陽鎮東陽村新興屯扶貧奶牛三年產奶量近乎零,三年內貧困農民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飼養奶牛,同時他們還要勒緊褲腰帶還買牛時的貸款,不僅沒脫貧,還欠了一身債。近日,記者就此事進行了采訪。
聽說記者來采訪,不一會兒工夫,新興屯農民任春龍家就聚集了一些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述著相關情況。2004年4月,縣裡為使貧困村脫貧,組織農民養奶牛,為每戶出扶貧款2000元,並給貸款4000元。三年後,還國家一頭小奶牛,這使貧困村民看到了希望。當年買牛主要由縣扶貧辦、畜牧局、村委會負責,幫助農民買扶貧奶牛。扶貧辦負責為購牛的農民發放2000元扶貧款,村委會負責4000元貸款,畜牧局負責奶牛質量。扶貧辦指定青崗縣民主鄉龍泰牲畜交易市場為購牛點。於是,新興屯幾戶村民從龍泰牲畜交易市場買回8頭奶牛。每頭奶牛的價格在5000元到1萬元不等。
牛買回來了,農民精心伺弄。2005年底他們發現奶牛不產奶。村民胡萬發告訴記者,他家買了兩頭牛,其中一頭牛一天產約5公斤奶,另一頭則根本不產奶。可好的奶牛每天多的可產奶三四十公斤,少的也有二三十公斤。這麼大的差距使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本指望著三年能拿回本錢,現在不但把自己種的玉米賠進去了,連孩子在外地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錢也都貼在了牛身上。
養牛戶算了一筆賬:『一頭牛每天吃約4公斤飼料,每公斤飼料1.5元,每頭牛每天產奶平均不足5公斤,每公斤奶收購價1.4元。也就是說,1公斤奶買不下1公斤料。』能不能把牛都賣掉呢?養牛戶說,按奶牛的價錢賣是沒有人要的,若按肉牛的價錢賣,每頭牛只能賣1000多元,連買牛時的零頭也不夠。再說,牛要是賣掉了,以後怎麼辦?
隨後,記者來到縣扶貧辦,找到了當年扶貧辦采購領導小組成員、現扶貧辦辦公室主任郭彥斌。他說,2004年縣裡成立的采購小組主要由扶貧辦牽頭,其它成員還有畜牧局、村委會等。小組主要負責幫助農民采購扶貧奶牛,他負責為農民發放國家的2000元貧困補貼。新興屯購買地點是經過小組反復考察的龍泰牲畜交易市場。買牛戶必須到這一地點購買,農民可以自行挑選牛的品種,商談價格。郭彥斌說,當年全縣購買了1400頭奶牛,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出現了不產奶的現象,不產奶的原因是農民圖便宜買了劣質的奶牛。他認為牛的價位與產奶多少有直接關系。當初一些農民在購買牛時只為了套取國家匹配的扶貧資金,沒有真正想購買優質奶牛。
郭彥斌說,2005年底,鑒於一些養牛農民多次到縣裡有關部門上訪,縣裡成立了調查小組,調查的結果,奶牛的產奶數量在5到15公斤不等。縣裡為此做出了補救措施,一是為奶牛改良品種,實施胚胎移植,但是大部分牛的質量太差,胚胎移植技術失敗。另一項措施是為農民貸款貼了息。
隨後記者又采訪了另一位采購小組成員、現縣畜牧局副局長周廣泰,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只負責牛的檢疫工作,至於牛的質量好壞農民自己說了算,有的農民為了少花錢,有的甚至購買四肢不全的奶牛。
農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沒有養過牛,既然縣裡成立了采購小組,又指定了買牛地點,就應該指導他們如何買好的奶牛。原打算養牛致富的村民,現在灰心了,連當初的賣家也找不到了,村民認為應該有人出面管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