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專訪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右一)
新華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 興十四村並不滿足於物質上的富庶,村民們說,新農村本色不僅僅是富裕。在不斷走向富裕的道路上,這個村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自身素質的提高。他們通過建立成人職業學校,對村民進行科技知識培訓,提高作為新農村建設主體的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同時,搞好基層組織建設,使全村管理實現了民主化、制度化。
保持艱苦本色緊密乾群關系
興十四村富了,但帶領農民致富的領路人付華廷卻依然保持著創業時的本色,嚴於自律,在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他的心裡時刻牽掛著榮辱與共的村民。
付華廷給自己約法三章:工資不多拿,獎金不多要,家屬不搞特殊化。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富華集團每月給付華廷定的工資是3000元,可他卻堅持只拿1400元,其他1600元捐給了當地的小學搞教育;他妻子按理可以進廠裡上班,可他卻讓妻子呆在家裡養雞、養豬、種地;自己蓋房子時用公家車拉料都按價給錢。還有外地企業曾用月收入兩萬元的高薪聘他做總經理,他謝絕了。別人很不理解,問付華廷:『你一年到頭掙那麼倆錢,圖啥?』
付華廷說:『我追求的是全村人的富裕,而你追求的是小家的幸福。你的幸福是小幸福,我的幸福纔是大幸福。』
興十四村村委會主任周普然說:『長年的奔波勞累,使付華廷患上了糖尿病,病情的合並癥已影響了他的眼睛,醫生在他身上安了個注射胰島素的藥泵,可他一刻也不肯躺在床上,堅持外出籌措資金、跑項目。藥泵把肉皮磨壞了、化膿了,他就摘下藥泵往自己肚皮上紮針,時間長了肚皮幾乎都紮爛了,村裡的同事都心疼得捂著臉不敢看。』
付華廷對自己的身體不當回事,可心裡卻時刻裝著全村老百姓的冷暖。前些年一個大年三十的夜晚,孩子剛得肺結核不久的村民康壽田又得了結核性胸膜炎,家裡沒錢看病,患精神病的老伴又不能照顧他。付華廷知道後,披上大衣,一頭紮進風雪中向他家奔去。一進家門,只見瘋瘋癲癲的康大嬸穿著件開了花的棉襖呆在炕上,老康蹲在牆角咳嗽不停,又黑又瘦的孩子躺在炕上小臉燒得通紅。別人都在過年,可這兒卻鍋空炕涼,哪有過年的樣啊,付華廷揪心得落下了眼淚。大年初一付華廷親自去縣城為老康一家買藥。老康的病治好後,付華廷又把自己的兩頭牛和兩頭豬給了他,感動得老康抱著付華廷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村委會副主任王振玲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付書記為群眾排懮解難的事兒太多了,說也說不完。付書記的示范作用使乾群關系空前融洽。
黑龍江省甘南縣音河鎮興十四村是一個貧困的山東移民村,多年來,在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的帶領下,艱苦創業、拼搏爭先,緊緊圍繞『農』字做文章,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途徑,闖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農村經濟產業化之路,把一個偏僻鄉村建設成為擁有35家企業、1800多名員工、10多億元總資產的『龍江第一村』。圖為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貌(12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建平 攝
富裕村更要成為文明村
付華廷常說:『興十四村不光要成為富裕村,更要成為文明村,關鍵要提高咱農民的素質。』
2000年,在付華廷的提議下,村裡拿出一筆錢,讓婦聯主任領著幾位村民小組長到北京等地參觀了10多天,為的是提高鄉親們的文明生活意識和過現代生活的心氣,開了眼界的村民開始注重穿著整潔,談吐文雅。
為滿足村民們求知的渴望,興十四村特意立了條規矩:進村辦企業的村民子弟必須有高中畢業證,而且女孩優先。興十四村對大人的教育也不放松。村裡成立了成人職業學校,對村民進行科技知識培訓,還先後派出了310人次到大中專院校深造,有126人獲得了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成為村辦企業的技術骨乾。大多數村民家庭自費訂閱報刊,買了電腦,農民也同因特網成了朋友。
置身興十四村,記者最深的感觸是這裡的和諧氛圍。該村連續20多年沒發生過刑事案件,農村常見的賭博耍錢,在興十四村看不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見,鄰裡相處和睦。1999年,興十四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稱號。
吹來清風的村級政治民主
多年來,興十四村在村級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方面,獨創地采取了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以充分發揮民主,鼓勵村民參與村級管理。
興十四村制定了全面細致的村規民約,印制成小紅本下發到戶,村乾部帶頭執行,違反規定一視同仁、一律處罰。村級班子長期堅持走訪制度、民主決策、村務公開、黨員服務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級政務財務情況,讓村民參與村級管理。30多年來,村裡每次支部、村委會換屆選舉從不圈定候選人,都是一張白紙發給村民,村民看誰行就選誰,以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為帶頭人的7名支委和村委會成員總是連眩
目前,興十四村已被黑龍江省委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層乾部培訓基地,全省各地基層乾部正在該村分期分批接受培訓。另外,農業部、人事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級研修班等也陸續在這裡開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我國北方近20個省市的有關基層乾部150多人已在村裡接受了培訓。
興十四村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的不斷探索,曾先後多次受到國務院和黑龍江省的表彰,興十四村的帶頭人付華廷也多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黨代表。許多到過興十四村的乾部群眾一致認為,興十四村發揚艱苦創業、團結奮斗、開拓創新、致富爭先的拼搏精神,在一個交通閉塞、資源匱乏、氣候惡劣的東北偏僻農村,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道德建設,使本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