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第一村——興十四村的啟示
2006-12-19 09:13: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知勿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9日電 題:龍江第一村——興十四村的啟示

  有『龍江第一村』美譽的興十四村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裡處,西臨內蒙古自治區,是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移民組建起來的移民村。目前,全村擁有35家企業、1800多名員工、10億多元總資產;2005年全村實現總收入6.5億元,人均收入實現1.36萬元,被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同志評價為『南有華西村,北有興十四』。

  用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付華廷的話說:興十四村,中國地圖沒有,黑龍江的有。就是這麼一個中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這麼個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鐵路線、不靠大中城市,又無礦產資源的移民村卻結成了北方農村建設的一朵奇葩。

  關於興十四村的報道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盡管土地貧瘠,然而興十四人不等不靠不要,經過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乾,把4萬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畝貧瘠的耕地上,把600多畝沙土地變成了良田。另外興十四村的科技頭腦和創新精神讓人耳目一新。耕地機械化、節水噴溉化、種植良種化、經營集約化、養殖專業化、林業生態化的『六化』生態農業;立足本地資源,大搞資源深加工,就地增值,農業圍著工業轉,工業圍著市場轉,工業反哺農業,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以及浸染農家文化和鄉土人情的旅游業無不在向我們昭示這是一個極具科技應用意識的群體,這是一個敢於實踐創新的群體,這是一個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值得我們尊敬的群體。

  在建立了相當的物質基礎同時,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興十四村在精神文明建設和村民素質提高上取得的成就。事實上,興十四村並不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富庶,興十四村通過建立成人職業學校,對村民進行科技知識培訓,提高作為新農村建設主體的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村民們說,新農村本色不僅僅是富裕。我想這應該是新農村一個最中肯的注腳。

  整個2006年我們都在討論怎樣建設新農村,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新農村。現在我想我們已經有了藍本,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出國去考察學習什麼經驗,我們要做的是總結興十四村這些年的發展和走過的心路歷程,感受興十四究竟是怎樣從一個邊陲小村變成經濟和人文強村。因為相比較國外的成功經驗,興十四的發展經驗和道路無疑更具有可借鑒性。

  現在我一直在想,將中國目前的這些經濟體逐個排開,假設放置到『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鐵路線、不靠大中城市,又無礦產資源』的環境中,它們能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實在是一個問題。對於黑龍江,興十四村是寶貴的;對於全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來說,興十四村的意義更是巨大的。邊陲貧瘠小村的成功比政策傾斜下的南海漁村的發跡實在更值得我們思考和尊敬。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