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電 題:讓農民『有奔頭兒』
所有到過興十四村的人都能明顯感覺到,這裡的農民與周圍農民的精神面貌不一樣。最主要的差別是什麼?記者在歷時5天的采訪中一直在尋找答案。有些村的農民羡慕興十四的富裕,也有的農民羡慕興十四的忙碌,但更多的農民羡慕興十四的農民『日子有奔頭兒』。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答案。
『有奔頭兒』就是有看得見的希望,有看得見的希望纔能產生奮斗的動力。興十四村從開荒種地到興辦企業,再到股票上市,再到建設生態園區,每一步都能給農民描繪出具體的看得見的目標,每一步都夠得著,農民自然有信心、有動力,積極參與。
『有奔頭兒』需要持之以恆,需要堅忍不拔。興十四立足『農』字創業創出成果也是靠的堅持不懈和堅忍不拔。村裡要發展,必然有很多困難,關鍵是能否堅忍不拔地創造條件去解決一個個困難。
『有奔頭兒』需要有公正無私的『主心骨』。這個『主心骨』自身要硬,要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不能有畏難情緒,更不能為私利與農民離心離德,這樣纔能有號召力。付華廷為了興十四村的發展不顧身體,幾次險些喪命。村裡10多億的資產他的貢獻最多,但是直到今天,他沒有要一分錢的股份,連正常的工資也只拿一小部分。這樣的領頭人農民不可能不信任。
『有奔頭兒』需要把百姓的力量擰成一股勁。興十四村的領導班子做事公正公開公平,實行民主化管理,關注農民切身利益,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引導農民熱愛集體,關心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使興十四村的農民團結得像是一家人,村民把集體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興十四村今天的成就和興十四人艱苦奮斗的過程,從一個點的實踐上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