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電 今年,黑龍江省農機作業合作社的組建步伐明顯提速,全省共新組建農機合作社260個,比去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省農機合作社已經達到518個。據統計,全省實行土地規模經營面積200多萬畝,最大連片地塊達到1萬畝以上,農機合作社所在村實現糧食增產近1億公斤,使5萬人完全脫離土地實現勞動力轉移,今年增加農民收入總值近6億元。這是記者近日從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了解到的。
據了解,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的組建形式正向多樣化方向發展,主要包括五種形式:依托全體村民和村集體組建、村集體同農機大戶聯合組建、依托農機大戶聯戶組建、依托農機大戶獨資組建、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其它企業獨資組建。合作社在生產上實行統一管理,在管理上建立了理事會、監事會,推行現代企業制度。
農機合作社機車全面實行規模化、標准化作業,通過統一連片整地和統一種植,使黑龍江省整地、播種、收獲三大環節的標准化水平顯著提昇,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作物單產和效益也顯著提高。富錦市由於農機合作社的建立,將大豆連片種植,實現標准化作業,大豆畝產比全省平均高30公斤以上,增產幅度達20%以上。經收購部門測定,農機合作社種植的大豆含油率平均比普通品種高2~3個百分點。
農機合作社組建以來,有力地加強了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農業生產標准化,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全省湧現出一些以合作社為核心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的典型,土地向種田能手、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流轉。黑龍江省北部地區還出現了一些依托農機合作社形成的萬畝家庭農場。據統計,今年全省農機合作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0多萬畝,節約生產成本總計約1.5億元,年人均增收0.5萬元。
農機合作社的組建,還解決了農業替代勞動的問題,使勞動力放心地離開土地而不減收。同時,掀起了全省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高潮,調動了農民和基層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使用大農機的積極性。今年,全省農機作業合作社總投資近2.6億元,其中農民自籌比例超過50%,近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