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電 黑龍江省雙城市『11·21』事故後,哈爾濱市郊區的『黑送子車』被取締了,但接踵而來的便是部分孩子的上學難問題。於是,『愛心班車』應運而生。運輸公司的相助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好評,然而大家也擔心:接送孩子是個虧錢買賣,『愛心班車』能支橕多久?
冰雪路上學子艱辛
早上四點半,哈爾濱的天還沒有亮,家住香坊區向陽鄉東平滿族村的小盼雙就被父母從床上拽了起來。為了提神,爸爸端來涼水讓小盼雙洗臉。媽媽心疼地說:『孩子纔讀四年級,也不忍心這樣做,但沒辦法,家離學校太遠,又沒有車,每天步行到學校要近兩個小時。』和小盼雙一樣,在哈爾濱郊區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為了讀書,他們必須每天起早上學,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有的甚至要走上三四個小時纔能趕到學校,要是遇上雨雪天,時間就更長。遙遠的路途已成為他們求學中的一大難題。
8歲的趙孟禹家住香坊區城郊,每天都要到市區的香紅小學上學,在班裡算是路途較遠的。以前,她乘坐鄰村的私人車上學。11月21日,雙城市發生非法超載『送子車』墜橋事故,造成8名小學生死亡,39人受傷。此後,家裡人再也不敢讓她乘坐私人車上學了。但問題隨之而來:距她家最近的公交車站也要走半個小時纔能到,而且經常因為人多擠不上車。為了保證孩子按時到校,每天早上不到6點,奶奶就要帶著她出發,早早地在站臺等候。下午4點多再去車站接,回到家已經過六點了。
哈市香紅小學校長白紅說:『像趙孟禹這樣的學生,學校還有一百多名。這些孩子上學太辛苦了。他們大多在七八歲左右。每天早起步行上學,特別是在冬季,頂著寒風,在冰雪路面上蹣跚而行,到了學校,小臉蛋凍得通紅,小小年紀就體會著求學的艱辛。』
據了解,在哈爾濱市道裡、道外、平房等市區的學校中都有大量郊區學生就讀,其中包括很多遠郊學生。近年來,隨著農村撤鄉並鎮,農村學校網點布局也進行了調整,但相關的交通、住宿等配套設施尚不完善,因此,不少農村學生要到很遠的學校讀書。加上教學水平的差異,住在郊區的學生自然就選擇了到市區學校就讀,交通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愛心班車』入不敷出
這一難題在得到群眾關注的同時,也打動了一些運輸公司的老板。高大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全立運輸有限公司負責市郊到市區的340路公交線路的運營。幾年前搞個體經營的時候,他就曾為當地幾所學校的孩子提供上下學接送服務。『11·21』事故後,學生乘坐的非法車輛被取締了,很多學校和學生家長都找到他,希望他能夠提供更多的學生接送服務。於是,在原有5輛『愛心班車』的基礎上,他又增加了6輛,並延長了運行線路,為20多個村子的孩子提供『門對門接送服務』,對每個孩子僅收單程路費1至2元。
『愛心班車』剛剛運行,家長們就已經嘗到了甜頭。他們說:『現在把孩子送到村口就行了,司機特別負責,車上還有乘務員照顧,我們都放心!』但是他們不知道,『愛心班車』車隊連續虧損:『原來接送孩子的車輛少,靠其他車的收入補充可以維持,但現在開通到11輛,真有點力不從心了。』高大軍說。
他說,因為需要『門對門接送』,所以線路被延長很多,原來只需15公裡的路線現在要跑近25公裡,原來每人每月收44元的路費就能盈利的路線現在得60多元纔能夠本,而11輛車平均每輛車都有60個左右的學生。有坐單程的,有坐雙程的,即使全部按照單程計算,每天總共也要虧損250元左右。另外,孩子上下學的時間剛好是上下班高峰,也是公交收入的高峰時段。這些車送完孩子後往往難以正常進行下一趟客運,虧損額也就遠遠超過250元了。
『如果想維持成本,就得對孩子收高價,但那樣還能叫愛心班車嗎?』面對困境,高大軍說,『能堅持多久算多久,我也只能盡力了!』
專家:僅靠愛心 解決不了問題
哈爾濱市香紅小學現有學生570人,其中有120餘名學生需要乘坐『愛心班車』。校長白潔說,學校感激運輸公司,也很理解他們的困境,但如果『愛心班車』停了,很多學生可能又要冒險坐非法車輛或者走遠路上學了。白潔說:『一個企業的力量畢竟有限,孩子的求學問題需要社會上更多的人來關注,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對「愛心班車」給予政策或經濟上的扶助,從而讓愛心之旅得以延續!』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學專家梁雪峰、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德海表示,接送孩子上學問題應該納入政府整個教育規劃中,政府不僅要為學校蓋校捨、請教師,更應該把學生的食宿問題統籌規劃。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強,學生必將更多地向優勢教育資源集中,產生的系列問題和矛盾不是僅靠『愛心』就能解決的。趙德海認為,政府部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為『愛心班車』的發展增加後勁:一是調整部分公交車線路,增強服務半徑;二是利用政府部門或企業的閑置交通資源接送學生;三是鼓勵社會企業投入到接送學生行業之中。而實施上述措施的關鍵在於『政府必須重視起來,並出臺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