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城裡人不做的活
王玉發自己做過生意,當過老板;後來成了清潔工人,這兩樣工作差別巨大。這種轉化,王玉發最初也接受不了,但是他堅持了下來。
1990年,王玉發來到了哈爾濱投奔一個親戚。他和親戚四處借錢,合伙開了一個小工廠,專門制造銅鐵工藝。在那個『三角債』盛行的時代,好好的一個小工廠竟然硬是被『三角債』拖黃了。
由於當時哈爾濱服務行業還不發達,企業又以國企居多,沒有更多的崗位留給外來務工人員。王玉發奔走了幾個月也沒有找到工作。後來有人告訴他,農民工只有做城裡人不想乾的活,纔能有飯吃。於是王玉發來到了道裡區斯大林街道辦事處,開始了收垃圾、掃馬路的工作。
打那以後,王玉發每天早上2點多就要起床,清掃近一平方公裡的街道、樓道。這一掃就是十六年。如今,王玉發帶領的20餘名保潔員仍是清一色的農民工,沒有一個城裡人。
工作雖髒但錢乾淨
王玉發說,有一天早晨5點,他正在清掃樓道,一位老人推開房門指著他就罵:『怎麼這麼晚纔掃?天都大亮了,不想讓我們出門了?』王玉發抬起頭時,老人一看他是個年輕人火氣就更大了:『纔這麼小的歲數就掃樓梯,以後能有什麼出息?』王玉發沒有爭辯,他覺得,樓梯總要有人掃,靠自己的手來養活自己的家,沒什麼不光彩的。
王玉發說:『我的工作很累,很髒,但我的錢是勞動換來的,是乾淨的。』靠著做清潔工的收入,王玉發將妻子和兒女都接到了哈市,租了間平房就算安了家。
肯出力就會有希望
王玉發的家30多平方米,家具雖然陳舊,但收拾得井井有條。王玉發的一雙兒女已經結婚,並且都有了小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王玉發說,作為一個農民工,被選為區人大代表,感覺非常光榮。政府對他的生活很關心,辦事處正在幫他辦理城鎮戶口。這些關心和榮譽,讓他覺得自己趕上了好的時代。『在這個年代,只要肯出力就有希望!』
圖為王玉發和他簡陋但整潔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