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9日電 當藏桂鵑從鄉民政助理手裡接過3638元大病救助資金時,她激動得哭了,3年的尿毒癥疾病,她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而且還欠下了很多外債,這個原本日子不錯的三口之家,漸漸變成了雙城市杏山鎮杏山村出了名的貧困戶。在她最困難的時候,雙城市實行了農民合作醫療,然後又出臺了農民大病醫療救助政策。藏桂鵑說,有了這些幫助,她就有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雙城市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從2005年開始施行,做為全省的試點城市,雙城市委、市政府和民政局對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通過組織領導、政策法規、宣傳培訓、資金保障『四個到位』為農村醫療救助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他們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農委、民政局、財政局、審計局、衛生局等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全市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領導小組,首先做到了組織領導到位。市政府同各鄉鎮還簽訂了責任狀,將醫療救助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年終視工作情況兌現獎懲,從而形成了上下協調,責任清楚,任務明確的良好工作態勢,為開展好農村醫療救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根據雙城實際情況,他們研究制定了《雙城市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試行)》,界定了享受醫療救助的對象、任務、標准和病種。2006年,救助病種由原來的6種增加至16種,救助標准、救助人員、審批時間、申請人所需提供的材料和資金管理方面,進一步進行規范,使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在具體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雙城市民政局專門印發了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在全市661個村屯散發和張貼,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雙城對鄉鎮民政助理和村委會乾部進行業務培訓,使他們熟知農村醫療救助的原則,救助對象、病種的確定和申報審批程序等內容。他們不但要自己通曉政策和規范制度,還做到隨時向群眾宣講,正確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
籌集足夠的資金是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雙城市積極主動向省廳和哈市局匯報工作的開展情況,爭取資金上的支持和工作上的指導,省廳和哈市局共下撥醫療救助金124萬元,雙城市將所需匹配的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定期撥付。資金問題的解決,保證了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順利開展,使貧困群眾的大病醫療得到有效救助。
他們還建立了市、鄉(鎮)、村三級工作網絡。各鄉鎮村成立了由老黨員,德高望重的老農民,村委會成員,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七人組成的農村醫療救助評議小組。鄉鎮成立由鄉鎮長、主管領導民政助理及相關人員組成的農村醫療救助審核小組。形成了以各鄉鎮民政辦為依托,以各村委會為主要工作環節,以村民組成小組為主要工作載體的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網絡,確保了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去年,雙城市民政局救助了90名患大病的農民。目前,全市有582名大病農民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支出農村醫療救助資金163萬餘元,雙城還為全市3088名重點優撫對象和2020名遺屬辦理了新型合作醫療並實行大病救助管理,有效解決了農村弱勢群體看病難的問題。
雙城市民政局通過紮實的工作,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農民的心坎上,他們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2006年,這個局先後被哈爾濱市民政局、省民政廳評為民政工作先進區(縣),還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在哈爾濱市所屬區域雙城市獨獲此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