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寧縣『三駕馬車』拉動農民增收
2007-01-11 11:59: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宋圓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電 2006年東寧縣的農民甭提有高興了,現代農業、勞動力轉移、『一品村』這『三駕馬車』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使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5200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9.65億元,比上年增長7%。

    跳出傳統農業抓現代農業

  近年來,東寧縣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確立了跳出傳統農業抓現代農業的思路,重點發展果菜、食用菌、烤煙、特色養殖四大主導產業,同時加快勞動力移轉步伐,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四大主導產業年平均總收入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5%以上,僅四大主導產業年平均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0%以上。2005年,這個縣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5075元。

  利用森林資源發展黑木耳產業是東寧縣發展經濟邁開的重要一步。東寧縣綏陽鎮綏西村農民王貴海說,過去種一畝糧食收二三百元,而栽木耳一畝地要收入一萬元左右。據了解,東寧縣木森林覆蓋率達80%,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小江南』氣候很適合發展黑木耳產業。今年黑木耳產業迅猛發展,共3.49億袋,總產量1.2萬噸,農民人均增收2038元。目前,東寧縣黑木耳產量佔黑龍江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全國總量的六分之一,被中國食用菌協會確定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生產縣,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良好發展態勢。

    轉移勞動力實現助農增收

  成功轉移富餘勞動力,走出國門賺『洋』錢,是東寧縣農民增收的一個重頭戲。該縣的三岔口鎮三岔口村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朝鮮族村,記者來到這個村采訪時,看到了大都是老年人和兒童,很少見到年輕人,村支書金一男說,村裡的年輕人文化素質較高,很多的年輕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的人還能掌握韓、日、俄3門語言。他們紛紛到韓國、俄羅斯、日本經商、務工去了。一批成功的經商者和務工人員紛紛帶著村子裡的人走出家門,賺洋錢。利用地緣和親緣優勢,去年,全村有500多人到國外打工,600多人到南方打工,勞務輸出超過1000萬元。

  近年來,東寧縣累計轉移勞動力4.73萬人,2006年,新轉移勞動力3180人,其中赴俄、韓、日打工1401人,國內轉移1779人,實現勞務收入2.52億元,拉動農民人均收入1000餘元。

    『一品村』鼓起農民錢袋子

  三岔口鎮幸福村是牡丹江市遠近聞名的圓蔥『一品村』,『圓蔥大王』王會仁,今年只圓蔥一項淨掙了100多萬元。這個村共栽培圓蔥3600畝,總產量達1.44萬噸,出口創匯1300萬元,人均收入2180元。在東寧縣像幸福村這樣的『一品村』還有很多,如小地營村的烤煙、萬鹿溝村的苹果梨、勝利村的早甘藍、三岔口村的水稻等等。這些特色產業村在給農民帶來沈甸甸的銀子的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帶來了希望。特色經濟給東寧縣農民帶來了滾滾的財源,他們的日子越來越火了,腰包也越來越鼓了。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