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爾濱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跨越式大發展
2007-01-16 15:40:1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電 題:非公經濟正逢春--哈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跨越式大發展

  從小而散走向大而精,加快參與老工業基地改造步伐,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逐年遞增……4年來,哈爾濱市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目前企業戶數達23.2萬餘戶,年完成增加值預計達1000億元。在黨和政府的扶持、關愛下,哈爾濱非公有制企業已秀木成林。

  小門市變身大公司小作坊蓋起大廠房

  一間宿捨,兩張學生桌,億時代公司曾小得可憐。4年前的初冬,陳威鋼等兩名年輕人租用哈工大一間宿捨開始了他們的創富傳奇。到今年年初,億時代公司已被請進703科技園,從研發型企業發展為市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省重點軟件企業。

  億時代公司是哈爾濱非公有制企業崛起壯大的一個縮影。曾幾何時,哈爾濱市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大舞臺上一直充當『配角』。2003年以來,哈爾濱市開始在諸多領域不斷降低非公有制企業准入門檻,對待非公有制企業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放手、放膽發展,形成了全民創業的熱潮。

  2006年4月24日,全市首次召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市委書記杜宇新在會上提出: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落實政策,積極扶持,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

  從那時起,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優化結構、放寬條件、放開領域,哈爾濱市一大批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許多小門店變身大公司、小作坊蓋起大廠房。

  2006年哈爾濱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總戶數已達23.2萬餘戶,比2004年增加了1.6萬餘戶。非公企業從業人員近80萬人,比2004年增長了近4萬人。在哈爾濱市2006年新發展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吸納安置了10.7萬餘人就業,其中下崗職工1萬餘人。隨著總量的持續增長,非公有制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06年,全市非公經濟預計完成增加值1000億元,同比增長14.1%;上繳稅金90億元,同比增長32.1%。2006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可達50%以上,這個比例將比2003年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

  研發新品走出國門參與企改盤活資產

  4年前將『金龍卡』引進校園結束食堂傳統付款方式的哈新中新集團,今年又成功試制出二代身份證閱讀器,將人居管理引向現代化;哈泰富實業公司直線電機和直流微特電機驅動控制系統的研制成功,改變了我國同類型產品核心技術一直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哈銀河集團股份公司投資9300萬元承債式收購哈蔬菜公司,盤活資產5230萬元成為國企改革范例……2003年以來,在哈爾濱市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老工業基地改造中,非公有制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利用產權明晰、經營機制靈活、對市場反應靈敏等諸多優勢,非公有制企業活躍在哈爾濱市經濟的多個領域。到2006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從事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企業已達3882戶;為國有大企業加工配套的企業已發展到283戶,其中為哈電站集團加工配套的企業就有100多戶。

  非公有制企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科技實力的支橕。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科技企業達到4310戶,比2004年增長20.5%。其中270戶科技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9戶企業建立了博士後工作站。哈市非公有制企業中有7種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中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非公有制企業近年來積極走出家門到經濟發達地區招商引資。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引進項目194項,協議引資額53.7億元,到位資金39.4億元,資金到位率達到73.3%。引進千萬元以上大項目90個,這個數量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

  民企壯大,民資活躍。2003年以來,哈爾濱市民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在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逐年上昇。2006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50.7億元,同比增長6.1%,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預計將達50%以上。哈爾濱市非公有制企業已進入燃氣、供熱、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行業和領域,投入資金6.8億元。

  在參與國企改革中,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一支最活躍的生力軍。2003年以來,全市有210戶具有一定規模的骨乾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盤活國有資產84億元。

  進園區二次創業匯同業做大集群

  在各級政府的精心培育下,非公有制企業在發展中不斷找准定位,進行專業化分工合作、地域化集群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全市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創業孵化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地域集群協作的重要基礎。僅平房區汽車零部件園區和動力區電站設備配件園區就有383家非公有制企業為哈飛汽車、電站設備進行配套生產,配套金額近100億元。

  在非公有制企業集群發展帶動下,哈爾濱市專業化市場和產品一條街快速發展。目前,年成交額在億元以上的大型專業市場已發展到25個,其中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3個。南崗區宣化汽車配件一條街經營業戶460多家,年營業額10億元,市場輻射到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帶動周邊生產廠家1500多戶。

  非公有制企業集群還拉動了農村經濟增長。延壽亞麻產業集群有亞麻加工企業32戶,從業人員3000人,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非公有制企業4戶;尚志鉛筆板產業集群目前已轉移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1050人,從業人員人年均收入達到6000元左右,相當於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的兩倍。

  創新,創富,跨越,發展。站在新起點,一枝獨秀的非公有制經濟,正成為哈爾濱市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元素,在經濟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編輯點評

  從『配角』到『主力軍』之一,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消除體制性障礙放膽放量發展的4年,經歷了放寬市場准入創新創富的4年。在市委、市政府積極引導、大力扶持下,非公企業正活躍在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多個領域,投資增容,形成集群、吸納了大批勞動力。我們相信,在堅持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今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哈爾濱市非公企業一定會在經濟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聞鏈接●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604.7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上繳稅金77.8億元,同比增長12.6%。全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有21.55萬戶、從業人員76.48萬人。

  ●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669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6.5%。全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有22萬戶,注冊資本達到604.7億元,其中超百萬元的企業達到3764戶,千萬元以上的596戶,億元以上的10戶。

  ●2006年,全市非公經濟預計完成增加值1000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50%。上繳稅金90億元,同比增長32.1%;全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達到23.2萬餘戶,從業人員80萬人。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