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電 新糧銷售期傳來一個令人驚喜的訊息:黑龍江省過去一直比較低迷的玉米加工業明顯抬頭。近期,一些新建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陸續投產,原有的大型玉米加工廠也都紛紛擴建,這必將拉動玉米的銷售。據統計,黑龍江省玉米加工量由2005年的508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560萬噸,預計今年將達到639萬噸,玉米加工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日前閉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培育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增強對基地和農戶的帶動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依托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豐富糧食資源,培育利潤豐厚的玉米精深加工業,將是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前途無量的新增長點。
然而,面對供求形勢日益趨緊的國內外玉米市場,黑龍江省羽翼尚未豐滿的玉米加工業還需審時度勢,苦練內功。只有在春天精心耕作,纔能在秋天有所收獲。
回暖:一批大項目上馬
2006年11月11日,國內最大的進出口企業之一中糧集團與省政府就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自此,中糧集團已將黑龍江省作為發展玉米深加工及生化能源的基地。2007年,中糧集團將分別在綏化市和齊齊哈爾市啟動兩個玉米深加工項目,玉米年加工能力將達160萬噸。與此同時,安徽豐緣龍江玉米加工公司正在龍江縣建設年加工玉米50萬噸的項目;富華集團正在擴建一期工程,建成後年加工玉米50萬噸……
過去,與其它糧食品種相比,黑龍江省的玉米加工能力始終小於原糧生產能力,玉米加工能力明顯滯後。近兩年,隨著國內飼料業、畜牧業的發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強,玉米加工業得到有力地拉動,黑龍江省玉米加工業發展的腳步也迅速加快。據調查,2005年末全省玉米加工企業發展到1052個,加工能力852.9萬噸。其中省級以上玉米加工龍頭企業有12家,加工能力282萬噸;還有6家大型玉米加工企業正在建設中,建成後總加工能力將達到245萬噸。
潛力:加工能力可達1千萬噸
玉米深加工的范圍很廣,其用途主要有食糧、飼料、淀粉等。近幾年,隨著地球上一次性能源的日趨枯竭,可再生的『綠色能源』逐漸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此,許多農業資源國家都已相繼制訂規劃,積極發展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業。
據省糧食局行業指導處傅建平科長介紹,黑龍江省是全國第三大玉米生產省,今年黑龍江省玉米產量達1454萬噸。而這些玉米的銷售出路在於加工,玉米加工的程度越深,附加值越高。現在,黑龍江省玉米的加工能力雖然有所增強,但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只有當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時,纔能完全消化黑龍江省生產的玉米,實現原糧不出省。
目前國內發展迅速的玉米淀粉加工業已經逐漸由山東、河北等省移至東北三省,尤其是黑龍江省,這是因為黑龍江省發展玉米加工業的優勢明顯。首先是原料豐富。每年扣除種子及飼料用玉米外,黑龍江省還有400萬噸以上的玉米進入流通環節;其次是煤炭電力資源豐富,而且人力成本低廉;另外還有承接玉米加工業北移的其它優勢,玉米深加工產品可以做抗生素原料,而黑龍江省制藥業發展迅猛,有大小藥廠幾百家,這為玉米深加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策:審時度勢及早謀劃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我國的飼料消費量、工業消費量增長較快,玉米需求量將大幅增加,未來幾年增長的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顯示出我國玉米的供需趨勢正從供大於求向供求趨緊轉變。傅建平認為,未來幾年,受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由玉米出口國向進口國過渡是大勢所趨。當前,我們應看清形勢,及早制訂對策,以避免玉米加工業重蹈大豆產業的覆轍。
為此專家建議,首先應加強對玉米深加工企業的規劃,合理布局。針對當前玉米加工業比較熱的形勢,應保持冷靜頭腦,適當控制擬建、新建項目數量,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的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其次,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加快組建大型玉米加工企業集團,提高玉米加工能力。同時培植一批與大企業集團產前、產中相配套,產後相銜接的中型企業,進而發揮產業鏈條的優化作用;第三,提高玉米產品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應用高新技術,推進玉米加工向深度和廣度開發,使玉米向醫藥、能源、化工等領域延伸;第四,實施品牌戰略,注重玉米產品的品牌塑造、品牌營銷、品牌創新等,以增強黑龍江省玉米加工業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