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大學心理諮詢教授馬建清在接受采訪 |
東北網1月19日電(實習生李天池)『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古老的哲學問題如今正在困擾著當代中國大學生。19日,來哈爾濱參加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學術交流會的浙江大學心理諮詢教授馬建清稱,應及時對產生自殺傾向的大學生進行危機乾預。
『絕大多數有自殺動機的大學生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馬建清說:『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障礙和抑郁癥等,很多大學生都是因為這些心理疾病纔導致自殺。』
有研究表明,80%的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曾流露過自殺想法,如給自己安排後事、寫遺書、情緒反常,把自己的東西贈送給同學之間最要好的朋友等。馬教授建議,如果老師或者同學發現周圍有這樣舉止異常的學生,應及時將其監護起來,並送往心理諮詢機構評估其危險性有多大。
對於一些國內公布的關於調查大學生的自殺數據,馬教授說:『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後期和成年初期階段,常會對人生產生迷茫,對人生的意義產生懷疑,對死的概念模糊;另外,一些影視劇中把死的表現為一種「死而復生」,這就使大學生在理解對生死的意義上更加模糊。因此在填寫這類調查報告時,就會想都不想的填上「有過自殺傾向」,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殺。』
馬教授呼吁希望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及時對產生自殺傾向的大學生進行危機乾預,確保大學生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