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黑龍江省2006年教育系統10件大事出爐
2007-01-22 21:06: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廉世民 李笑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2日電22日,黑龍江省教育廳公布了教育系統2006年10件大事。

  1、『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

  黑龍江省1986年啟動『兩基』工作,1994年開始,省按評估驗收標准陸續對145個縣(市、區)和企業辦學單位的『兩基』工作進行了督導評估驗收。截至2006年10月,拜泉、富裕和林甸三個攻堅縣經驗收已達到『兩基』標准,並報國家有關部門認定。至此,黑龍江省『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進入『兩基』工作全面鞏固提高和『雙高普九』的新階段。2007年上半年國家教育督導團將對全省『兩基』工作進行檢查驗收。

  2、三大工程助推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2005年投入資金1.4億元完成一期工程,受益學校達4576所,覆蓋率佔全省農村中小學的35%的基礎上,2006年投入1.19億元,啟動二期工程,在63個縣市的3624所學校實施,全省農村中小學受益面將達到70%以上,覆蓋到除牡丹江、綏化以外的所有市縣。2007年啟動三期工程,覆蓋率達到100%。

  危房改造工程:全省投入危改資金10.2億元,其中省級財政集中投入7.6億元,地市投入2.6億元,改造D級危房113.9萬平方米,共建設校捨面積120.9萬平方米,並落實了2007年以後年度校捨維修改造資金,建立了校捨維修改造資金長效保障機制。

  支教工程:全省選派2705名教師到鄉村學校開展支教工作;落實農村『中學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51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參加此計劃並簽訂協議先期到農村任教;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省送教師培訓下鄉三個縣20多個鄉鎮,培訓農村教師1700人;建立20個城市和農村教師對接培訓基地;利用信息技術網絡,開展遠程培訓試點,培訓農村教師3000多人。

  全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會在黑龍江省召開,省政府召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並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對中小學辦學、招生、課改實驗區中考管理、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督導檢查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3、職成教育為農服務力度加大。

  認真貫徹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黑龍江省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精神,不斷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運行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改革中職招生辦法,實現了中職擴招15%的硬指標,各中職學校招收新生近17萬人;充分發揮123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及綜合中學的作用,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學校達3634所,培訓農村勞動力約110萬人次,配合其他部門培訓200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近45萬人次,安排部署了農村初中後近25萬人的培訓任務。

  4、『村村大學生』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繼續實施作為省委『10項利民行動』重要內容之一的『村村大學生計劃』,2006年招生1841人,截至目前共招收學員近6000人,2004年入學的首批2095名學員於2006年初畢業返鄉,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骨乾力量。2004年以來還選派大學生志願者2348人到鄉村工作。

  5、全面啟動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

  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省級重點學科達23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5個,在全國名列第九。全省共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3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7個(覆蓋二級學科博士點23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10個,形成了學科齊全、分布合理的學位授予體系。繼續大力倡導高校與大企業聯合建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到目前為止,共有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37個,總計聯合培養研究生426名。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培訓和提高,開展了第二屆高校教學名師獎的評選表彰工作,評選出省級教學名師獎教師39名,其中4名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開展了優秀導師和優秀導師團隊評選工作,評選出73名優秀導師,22個優秀團隊。評審省級精品課80門,獲國家級精品課8門;評審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00個。繼續實施『長江學者計劃』和『龍江學者計劃』,到目前為止,已從海內外公開招聘特聘教授40人、講座教授11人,加強了我省高校高層次人纔隊伍和學術梯隊建設。順利完成了6所本科高校、5所高職院校、15所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教學水平評估工作。確定了5所省級示范性建設職業學院,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國家級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6、167.5萬名家庭貧困學生受資助。

  積極落實『兩免一補』工作,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112萬中小學生和全省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免除雜費8750.6萬元;落實中央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8300萬元的政府采購工作,為82萬農村貧困學生提供了免費教科書;安排寄宿生補助資金3013萬元,對12.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村寄宿制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給予了生活補助。同時,下撥國家和省級高校獎助學金3051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近2萬名;下撥中職貧困學生助學金3000萬元(含國家撥付2100萬元)資助中職貧困學生10725人;出臺《黑龍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實施意見》,規定省級財政每年從職教專項經費中安排不超過30%的資金用於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學生助學獎學金。截止目前,全省各級政府助學金累計達到5.1億元(含『一免一補』中21個貧困縣轉移支付資金和高校及中職貧困學生的獎助學金),其中省級政府投入2.9億元,市地政府投入1.16億元,社會捐助1.04億元,共資助貧困學生167.5萬人。

  此外,截至2006年底,向省屬高校的27638名貧困學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1131萬元,其中06--07學年度上學期共向12979名貧困學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6013.69萬元。

  7、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受社會贊譽。

  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把各學校招生資格和計劃、學校收費項目和標准,學生入學條件等通過新聞媒體、教育網向社會全部公開;考前對考試工作人員進行了崗前培訓和教育,並選派33名乾部深入到高招考試各個環節,特別是重要崗位進行全程監督檢查;開闢諮詢信訪接待大廳,暢通信訪、諮詢渠道,多次公布剩餘計劃,實行網上補報志願,降低線上考生落榜率等。紮實有效的工作,確保了『陽光招生』,實現了高校招生公正、公平、公開,贏得社會、群眾的廣泛贊譽。

  8、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截至9月1日,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76.69%,超過全國平均就業率(71.8%),其中到基層就業、到民營企業就業、采取靈活方式就業、自主創業和參加國家、地方項目的志願者佔47%,實現就業人數6.65萬人。

  9、中國俄羅斯年黑龍江省教育界活動圓滿成功。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遠東大學聯合研究生院在黑大揭牌;首個由黑龍江省屬大學建設的孔子學院——黑龍江大學與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共同建設的『遠東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揭牌;陸續舉辦龍港俄高等教育展、全省俄羅斯留學生漢語大賽、全省中學俄語教師技能與素質大賽、俄羅斯與東三省中學生夏(冬)令營、第六屆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並承擔教育部中俄大學生藝術節、中俄大學生青年論壇、首屆中學俄語教師素質與技能大賽、『漢語橋—美國中小學校長訪華之旅』等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

  10、全力打造安全文明和諧校園。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宣傳全國和黑龍江省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開展了師德建設『十佳個人』和『十佳集體』評選活動;注重了師德教育的導向作用,把師德教育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師職務評聘、骨乾教師評選、教師資格認定、評獎評優、教師培訓、平時工作考核等工作中,突出師德建設內容,對於師德有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在伊春召開黑龍江省中小學德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議,推廣伊春市的『四自五愛』德育工程經驗,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納入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把中小學德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在全省高校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開設新課程,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舉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班和普通高校學生工作乾部首期培訓班,452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100餘名高校優秀輔導員接受培訓;成功舉辦中國心理諮詢發展峰會,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名義印發加強和諧校園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和諧校園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加強對安全文明校園開展情況的考評,推薦國家級安全文明校園7所,評選省級63所、市地級796所。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