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電(記者 雷蕾)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近些年來成為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可或缺的熱點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將其作為黑龍江省2007年政府工作『六個更加突出』的重要一項,這引起了廣大政協委員的強烈共鳴。
2006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回顧(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持續發展。實現增加值2340億元,增長20.1%,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37.6%;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額85.3億美元,增長49.4%,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6.4%;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23.7億元,佔全省的41.3%;實現新增就業60萬人,佔全省的84.7%。民營科技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5.3億元,增長22.2%。骨乾企業迅速崛起,年收入超億元的達到200家,形成特色產業集群56個。全省中小企業園區發展到120個,進區企業6000戶。自建或合辦科研機構38個,開發新產品320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145項。
2007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展望(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黑龍江省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實施中小企業創業成長工程,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家,新增年營業收入超億元以上企業20家,確保年內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2700億元,增長16.0%以上。大力培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推動10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園區建設。支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重點扶持出口型骨乾企業做大做強,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20.0%,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以技術創新、人纔培訓、信息服務等為重點,加速構建服務體系。大力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政協委員為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建言獻策
馮洪濱:在更寬闊的視野中解決民企金融問題
為緩解民營企業貸款難的痼疾,我省可否從財政上撥出專款,作為成立包括國際風險資本在內,真正按照國際慣例行事的風險投資公司引導基金。否則風險投資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只是徒有虛名,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
設立黑龍江省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專門支持銀行向民營企業發放常規科技創新資金和產業化貸款,解除我國銀行商業化之後的後顧之懮,將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和產業化切實落到實處。
設立兩億元的黑龍江省創新無擔保貸款基金,對於經過權威部門認證的重要發明創造,即有資格申請貸款。簡化審批手續,刪除那些不利於創新產業化的金融障礙,用政府直接承擔風險的創新模式,直接推動重大發明創造產業化,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開闢新稅源。重點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產業化,實現以點帶面的宏觀經濟發展效果。
省工商聯:對轉制型民營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是雙贏之舉,既有效盤活了國有資產,化解了改革中的不穩定因素,加快了企業社會化、資本社會化、經營社會化、福利社會化的步伐,為和諧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盡了一份力量。又使這些民營企業自身也借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但據省工商聯調查了解,有些轉制型民營企業在改制後的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例如:有關政策得不到落實,有關部門服務根本跟不上,對企業發生的諸多問題沒有良好的及時加以解決,使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建議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盡快落實改制協議中為企業做出的承諾;對轉制型民營企業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經常回頭看,不要甩包袱;支持轉制型民營企業技改工作,鼓勵技改、支持技改申報,給予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同樣的技改政策和待遇;幫助轉制型民營企業化解人事糾紛、債務糾紛,促進轉制型民營企業中的兩種文化、觀念、盡快協調,以利於企業進一步發展;要盡快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措施,可以交由社會承擔的不再由企業承擔。要妥善安置人員,解決後顧之懮。政府和收購方要明確分工,企業落實補償資金,政府要負責督促、落實職工安置工作並分擔部分改革成本。
切實落實改制政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民營企業平等地享受國有企業改革的各項政策,使其在衝銷呆帳、減免利息、封閉貸款、土地使用、人員安置等優惠政策上,享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能以平等的市場主體身份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
唐洪銘: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我省的非公有制經濟對全省經濟發展的作用還不到位,特別是與黨中央的要求相比尚存差距。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發揮非公有制企業在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作用。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創新,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掌握更多核心技術、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湧現更多知名品牌的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統一戰線聯系廣泛優勢,加強內引外聯,幫助我省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二是發揮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推動光彩事業和社會公益的作用。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繼續發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共同致富,義利兼顧、德行並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精神,引導更多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身光彩事業智力支邊和扶貧開發事業。
三是發揮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鼓勵非公有制人士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同時繼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捐資助學、鋪路修橋、賑災濟困、擁軍優屬等多種形式,積極塑造關愛社會的良好形象。
四是發揮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參與『一企幫一村、多企幫一村』活動,不斷探索服務新農村的新思路、新載體、新方式,在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名詞解釋--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相對於公有制經濟而言的,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統戰工作所說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是指個體、私營經濟。
個體經濟是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經濟,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經營者本人或者家庭成員勞動為主,由個人支配其勞動所得的一種經濟形式;私營經濟是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僱工為主,並佔有剩餘價值。我們所說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主要是指這兩種經濟成份中的代表人士。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格局。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黨的十五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這種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