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媒體文章
搜 索
委員建議科學規劃中小學布局 讓農村孩子上學不再難
2007-01-27 07:12: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李玲 劉姝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7日電 題:委員建議充分考慮村民困難,科學規劃調整中小學布局

  【提案摘要】

  近年來,部分地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失當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及其消極影響已日益突顯:艱難的上學路使邊遠、貧困山區學生遭遇求學危機,他們的家長也陷入欲罷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一項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及其引發的問題是導致當前部分貧困農村、山區兒童輟學流失量增加、農村輟學率反彈的一個重要原因。

  客觀地說,整合教學資源這項工作已成為困擾農村中小學生上學難且愈加嚴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對呼蘭區康金鎮粗略的調查為例,農村沒有並校前初中生,平均每生往返上下學的裡程大約在15華裡左右,並校後,學生上學路程平均增加了5華裡。一些路遠的學生只好長期在學校附近找大車店住,學生們平時都吃盒飯。前一段時間,雙城送子車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交警部門嚴格整治『黑送子車』,間接造成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更加突出了。

  委員們表示,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受教育機會不平等和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必須將這一問題的解決提昇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高度來重視。

  【記者調查】

  據記者調查,鄉鎮學校網點布局調整後,學校相對集中了,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保留下來了,但一些地理位置方便但條件不好的學校卻被撤掉了。因此,不少學生上學的路程增加了許多,有的初中生一天往返的路程甚至有三四十公裡。再加上缺少擁有合法手續的『送子車』,學生們不得不早早起床趕到學校。家長們心疼地說:『現在最苦的是學生,讀書真的是兩頭不見亮天哪!』

  每天清晨,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利民村石人溝屯的20多個孩子就沿著公路到4公裡外的長林小學上學。6時,石人溝屯村口就已經聚集了三四十名家長和學生。一年一班學生褚思文的媽媽一邊給孩子系好圍脖,一邊囑咐孩子路上一定聽老師的話,注意安全。孩子們背著沈甸甸的書包,頂著寒風,沿著鄉村的水泥公路前行。公路寬六七米,來往的車輛較多。每當大貨車從孩子們身邊呼嘯而過的時候,就是帶隊老師最擔心的時候。冬季路面上還有大量積雪,走著走著,一個沒留神,褚思文腳下一滑跌倒在地,王冬雪老師趕緊跑過來把她扶起來,並接過了她的書包。學生劉岐說,每天都要長時間在雪地上走,現在就連做夢耳邊都是『咯吱吱、咯吱吱』的聲音。現在,他最討厭走路了,每天放學回家後就懶得動。由於每天起得過早,路上又累,他上課時常常哈欠連連。

  這就是哈市萬餘名村屯孩子上學的真實寫照。學校偏遠、學生上學難導致教育費用驟增,使農民家庭無力支橕,難以為繼。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01年全國大規模的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開展以來,我省部分地區,尤其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合理調整了中小學布局,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鄉鎮中心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合並後的中心學校實現了一定的規模效益,教育教學水平也得以提高。

  然而,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初見成效的同時,我省部分地區在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的過程中突顯出許多新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不能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執行調整政策,盲目地撤並和縮減當地農村中小學校。一些地方政府將農村中小學調整視為『政績工程』,一味追求撤並的數量與速度。與此同時,在大量撤並農村中小學時,有的地方還片面追求辦學的集中和學校規模的擴大,而缺乏充分考慮當地的人口密度、地理交通、農民經濟負擔等實際情況,也忽略了許多中心學校在財政、教育、師資及配套設施等方面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集中辦學的需求的事實。此外,部分地區在這次中小學布局調整中還出現了脫離當地實際,盲目、急速、加速撤減農村中小學校的突出問題。

  【相關對策】

  省政協委員、省教育工會主席劉玉芝認為,首先在價值觀上,應該把廣大農民群眾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與受教育權利放在第一位。布局調整本來是給農村孩子提供教育服務、方便他們就學的,可是距離太遠了,他們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服務,這不就違背了為農民服務的初衷嗎?

  劉玉芝建議,應深入調研當地社會、經濟、教育等實際情況,科學統籌規劃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

  省政協委員、哈爾濱市婦聯主席張麗欣提出,要加大力度切實解決布局調整後突顯的交通安全問題。她說,農村學生往返家校所遭遇的交通困難是各地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共同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各地政府應高度重視集中辦學後農村學生的交通問題。首先,應在制定布局調整規劃前,充分考慮和深入調研當地的地理情況、受教育人口的分布狀況和學校的服務半徑,在一些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偏僻又無法解決校車接送問題的農村地區,應暫緩集中辦學,適當保留一些村辦中小學和分散辦學點;其次,在有條件的地區,應考慮由地方政府出資,在集中辦學後為鄉、鎮中心學校配置校車,免費接送學生往返家校;第三,各地政府應充分組織、協調當地財政、交通、運輸等部門,以加開客運班次、貧困家庭學生免費乘車等多種辦法和優惠政策幫助解決農村學生的交通困難問題,並確保學生的交通安全。

  一些委員紛紛表示,要盡快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撤並』行為,並對已經造成的不良後果給予積極有效的調整,確保各地能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穩步推進布局調整,以保證使之真正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偉業。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