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兩會動態
搜 索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六個更加突出』之生態龍江篇
2007-01-28 23:3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5日電(記者 單志華) 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省長張左己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黑龍江生態省建設作為2007年要切實做到的『六個更加突出』中的重要一項。生態省建設同樣也成為出席省政協九屆五次全會的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2006年黑龍江生態省建設工作回顧(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生態省建設啟動任務基本完成,治理『三化』草原22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600平方公裡。交通事業長足進步,8項公路重點工程交付使用,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實現二期截流。

    2007年黑龍江生態省建設工作展望(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要更加突出生態省建設,積極構建節能型產業結構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突出工業、交通、建築三個重點領域,抓好七臺河、伊春、大慶等資源型城市、東部煤電化基地、牡丹江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三個重點區域,大力推進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六項重點工作。突出做好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計劃』的28戶企業的節能工作。以企業為主體,應用先進技術,建設一批廢棄物資源化示范工程。繼續推進鶴崗煤層氣和粉煤灰、煤矸石開發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大慶、伊春、依蘭等風電項目。大力發展低耗能產業,限制高耗能產業,依法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引導和支持企業走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加快重點用能產業的改造。出臺相關法規和政策,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實績評價考核制度。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把加強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把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為污染減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強依法治理作為污染減排的重要保證,把各類生產經營企業作為污染減排的責任主體,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認真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環境准入,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全面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化學需氧量排放要減少2.0%。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做好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草原封育、退耕還林、濕地恢復等工作。加快礦山廢棄地復墾,新增耕地1萬公頃。

    【政協委員提案】

  本屆政協會議上,諸多政協委員的提案也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龍江這一主題。

    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加強城區生態規劃創建優良人居環境

  城市生態規劃是一門新型學科,是城市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涉及綠化、園林、生態、氣象、環保等專業的系統科學。指導生態建設對黑龍江省是個嶄新的課題。

  建議規劃部門要高度重視城市生態規劃的制訂和管理。從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考慮我省的歷史發展,立足自我、突出文化、打造特色,制訂出一套超前思維、科學合理、適於發展、特色鮮明的城市生態建設規劃大綱,從而更好地指導城市生態建設和管理。

    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發展北方寒地節能型建築

  在北方寒地區域,建築采暖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佔有很大比重,因此在寒地區域推行節能型建築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目前,在黑龍江省的建築市場上,存在著節能型新技術、新材料、新體系沒有權威部門進行強制性登記核准,建築節能技術發展不均衡及技術人員短缺,建築節能工作的體系、配套設施不健全,百姓對節能型建築認可度不高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建議加快科技創新,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並切實抓好輿論宣傳,推廣建築節能理念,普及建築節能知識,引導消費者樹立節能意識和綠色消費觀念。

    政協委員馮洪濱: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GDP評價體系

  GDP反映的只是經濟發展情況,卻沒有反映出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的影響,沒有將所耗費的資源和環境成本計算在內。長期以來,各地為了追求GDP的快速攀昇,死拼寶貴的資源,大面積污染了環境。目前,建立綠色GDP的主要困難是如何核算包括森林、礦藏、海洋等環境資源和資源損耗、環境污染成本的計算標准。特別是面對眾多復雜、纏繞不清的垃圾發電、過度捕撈、毀林沙化、水源污染等進行梳理,建立一套數學模型來核算年度綠色GDP。

  對於我省綠色GDP的呼喚,不是簡單改變經濟增長的核算方法,而是引領和促進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方式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有序轉移,引領和促進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傳統GDP進行環境調整後的修正。使我省從此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為我們自己和後代開創一個可持續生存的發展空間。

    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保護濕地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近年來,黑龍江省大慶市濕地保護工作得到重視,濕地管理機構和濕地保護區建設發展迅速。但有的地方對濕地保護還存在著思想認識不足,部分濕地面積被分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濕地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仍繼續存在。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一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據大慶市林業部門統計,2005年全市濕地總面積為64.1萬公頃,據此測算,大慶濕地生態價值高達449.8億元。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大慶,就是保護全省的財富。

  建議盡快制定保護濕地資源的地方性法規,加強濕地科學研究,盡快研究實施大慶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抓緊自然濕地的搶救性保護。

  針對建設生態省的各項測評指標,政協委員們還提出了加強城市垃圾收集和轉運工作管理、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制定低頻噪聲環境標准、將城市冬季大氣污染管理納入量化規模管理、防治農村環境污染等多方面建議。

    名詞解釋:生態省建設

  生態省建設,是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循環經濟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出發點、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實現全省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協調發展。

  生態省是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各個領域基本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省級行政區域。生態省建設的具體內涵是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學與生態經濟學原理,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改善環境質量為前提,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一重要環節,充分發揮區域生態與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和實施環境保護、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基本實現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