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電 近兩天,哈市迎來了今年以來降水量最大的一次降雪。雪後,路面積雪,道路打滑,然而,哈市文昌橋匝道部分因為鋪設的『電褥子』投入使用,沒有積雪和結冰,行車順暢。同時,專業人士表示,文昌橋雖然使用了『電褥子』,但不會因此折壽。
『電褥子』融化橋上雪
今早,記者走訪了文昌橋路段。由於降雪剛剛結束,成百上千的環衛工人走上街頭,忙著清理路面積雪。一路上,車輛減速、排隊的現象十分普遍。相比之下,學府三道街向和興路方向上橋的引橋處則出現了另一番景象:車輛行駛到引橋處時,司機根本無須減速,便可輕松通過,整個引橋橋面沒有積雪,呈現出來的仍是黑油油的柏油路面。
采訪中,哈市建委重點辦的技術人員介紹,在建設文昌橋路段時,工程建設人員耗資200餘萬元從丹麥引進了電加熱溫控融雪技術,在高架橋上橋處的匝道部分的地面下,鋪設了總計32000延長米的電纜線,鋪設總面積達到了1760平方米,發熱電纜可使路面昇溫1~9.9℃,專門用於融化引橋匝道處的積雪。29日,他們得知哈市將有小到中雪,於是在當日13時許,開始給電纜通電,18個電源分配箱全部投入使用。30分鍾後,匝道路面出現了蒸汽,路面積雪被融化。
據技術人員介紹,由於文昌高架橋受地形影響,從學府三道街向和興路方向上橋的引橋過短,導致引橋以及匝道坡度過大,如果清雪不及時,車輛爬坡將十分困難,所以采用了給橋鋪『電褥子』來清雪的辦法。雖然『電褥子』早在入冬前就已鋪設完畢,但此次是第一次正式使用。
路面無冰行車順暢
加熱會不會使雪融化過快,雪水流到其他路段造成路面結冰?這是許多司機普遍擔心的問題。
司機陳先生說,起初很擔心雪被融化後會結冰,反而使車輛難以上橋。現在看來,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記者觀察發現,整個引橋路面上沒有結冰的現象。
對此,技術人員稱,他們通過調節溫度控制積雪融化速度,讓雪在剛剛出現返潤現象時,通過車輛的碾壓、帶動,將這些雪或水帶走。即便有大量的水產生,這些水也可通過橋下安裝的積水井流走。而且電纜線可以讓路面保持一定的溫度,以保證雪水不會結冰。
橋鋪『電褥子』不會折壽
哈市的冬季漫長寒冷,給橋鋪設『電褥子』會不會影響橋的壽命,這也是廣大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
技術人員表示,起初設計人員曾想把整個橋面全部鋪上發熱電纜,後來考慮到鋪設發熱電纜後,由於溫度應力的作用,橋面會受到很大破壞,嚴重時可能『掰』斷橋梁,所以,為了橋梁的安全,有關部門決定只在引橋和匝道上鋪設,這段路總長度將近200米,寬8米。此外,橋體路基設計極其科學,從下往上依次是18厘米厚的白灰土、20厘米厚的二灰土、15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鋼筋網、加熱電纜、7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然後纔是8厘米厚的瀝青路面。而且『電褥子』發熱不會讓路面超過10℃,關閉『電褥子』也是采取逐步降溫冷卻的方法,產生的熱脹冷縮程度遠低於橋體伸縮的范圍。通過這次運行,發現『電褥子』並沒有使橋明顯地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