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日電 曾不辭勞苦地把中國的服裝、鞋、蔬菜出口到俄羅斯的中國商人們連日來的心情都很糟糕。從2007年1月1日開始生效的俄羅斯零售業『禁商令』(禁止外國人在俄羅斯從事零售業),使許多吃中俄貿易這口飯的中國商人面臨生計問題。
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對面的俄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以下簡稱布市)的民貿大市場,聚集著來自黑龍江省綏化、齊齊哈爾、黑河以及江西、浙江、江蘇等地的1200多位中國商人。消息傳出前,人心動蕩,許多商販擔心貨物會積壓,不得不揮淚大甩賣,並且在聖誕節前夕就停止進貨。目前已有商販從該地撤離,還有商販期待著能通過俄當地政府『留住華商』的呼吁,使他們逃過『此劫』。
『禁商令』聲起華商銷售額為歷年最低
俄阿穆爾州布市與黑龍江省黑河市一江之隔,由於距離近、人員和貨物通關便利等因素,布市民貿大市場應運而生,並逐年不斷發展壯大。目前,這個大市場大約有1200個攤位,從業人員在1500人左右,這些人大部分是來自黑龍江的綏化、齊齊哈爾和黑河,還有江西、浙江和江蘇等地的商販。這個民貿市場每天的交易額在500萬盧布左右(約150萬人民幣)。
1月31日,記者與在這個民貿大市場經營多年的商販吳女士取得了聯系。她告訴記者,她在對岸的布市阿穆爾民貿大市場裡做服裝生意已經三四年了。
『在那兒掙的都是辛苦錢,因為大市場是露天的,到了冬天非常寒冷。可是中國人能吃苦,賣的東西也很便宜,種類豐富,因此頗受當地大多數退休以及中下等收入人士的歡迎。』吳女士告訴記者,她每月的進貨額有十幾萬元,除了出售給當地的俄羅斯人,還有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商販坐飛機到她那裡上貨。幾年下來,她已經有穩固的客源。
2006年,有關零售業『禁商令』的消息開始陸續傳出,在俄羅斯的中國商販中間產生了很大的轟動。處於對未來經營狀況的擔心,許多商販開始改變經營策略,不再上貨,而是盡可能將手上的存貨甩賣出去,避免血本無歸。
吳女士告訴記者,每年的聖誕節前都是他們的銷售旺季,僅12月一個月的營業額就會是平時每個月的三四倍。可是2006年的聖誕節前,市場內卻盡是『甩賣』的招牌。看著積壓了一倉庫的貨物賣不出去,那段時間,市場裡的商販們嘴上天天起大泡。
據吳女士介紹,截至1月31日,牛仔褲和夾克的價格已降到了200盧布。布市市民目前都在市內各個市場上搶購商品,然後儲備起來。
『禁商令』反應揮淚甩貨無奈觀望
在阿穆爾州從事水果蔬菜生意的中國商販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還沒有完全退出零售市場,但考慮到潛在的風險,他們的進貨量已經明顯減少。
王先生表示,目前像他一樣采取觀望態度的商販有很多。因為還沒有到俄政府規定的4月1日所有商販全部撤離的最後期限,當地政府還沒有做出強制舉措,他們寄希望於當地政府會調整政策,讓他們繼續在此謀生。
黑河市商務局孟局長也向記者證實了目前一些商販已經不再上新貨的事實。
據了解,由於受到『禁售令』政策的影響,2007年1月上旬,黑河口岸出口果蔬產品共計200批次,1793噸,貨物總值38.4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7.5%、43.0%和41.6%。
一位商戶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是進退兩難,如果運往俄羅斯的產品再運回國內,將被認為是進口產
品,將再次被征收關稅,『兩次關稅加上往來的運費,倒不如把產品直接扔在俄羅斯。』這位商戶無奈地說。
同時,吳女士還告訴記者,布市阿穆爾民貿大市場裡,一部分商販已經回國或准備回國,市場內已空出很多攤位。看到這些,他們的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會堅持到什麼時候。
『禁商令』矛盾沒了華商擔心物價飛漲
記者與正在布市的黑河市政府駐阿穆爾州辦事處代表楊傑取得了聯系。他告訴記者,自從『禁商令』在俄羅斯出臺後,在當地市民中間也產生了不小的震蕩。一部分市民贊同政府的主張,認為將包括中國商販在內的外國商販趕出俄羅斯後,會淨化俄零售市場,同時為本國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中國人能吃苦、肯乾活的特點導致中國勞動力在俄市場大受歡迎,他們的到來對俄羅斯勞動力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但幾乎和贊同『禁商令』的聲音同樣強烈,很多俄羅斯人也高聲反對這項法令,他們向政府提出意見,希望能留住華商。因為目前華商在俄佔有的市場份額很大,俄市民生活中所需的近80%%的日用品和輕工業品來自於中國商販,尤其是對於一些已經退休和收入不太高的俄羅斯人來說,中國商販的存在對保障他們的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擔心,如果沒有中國商品,物價就會飛漲。
『禁商令』補救布市為華商爭取『留守』
據黑河市商務局貿易科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因為俄境內支持中國商販留下的呼聲很高,而且中國商販確實提供了許多必需物資,因此阿穆爾州當局政府也正在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據悉,在2006年12月俄羅斯禁商政策剛剛公布之時,布市政府機構便開始緊急商議應對事宜,並派專人前往莫斯科,向俄羅斯政府上交意見信,最後向移民總局為中國商人申請到了740個名額,這些人將有機會繼續留守俄羅斯從事零售業。
據悉,布市是全俄羅斯唯一為中國商人爭取到留守名額的城市。而成功爭取到740個名額的理由是,布市每年稅收的一半要依靠中國商人。目前,布市仍計劃繼續努力申請更多中俄商務出入境名額。
中國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采訪中,許多在布市的商販都表示他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想家。許多人的家就在與布市一江之隔的黑河,可是除夕夜他們卻不能回家,因為擔心一旦回去,想要重回俄羅斯將會十分困難。據悉,前一段時間俄政府已經開始控制簽證數量,他們的這個春節可能會在等待和希望中熬過。圖為本報資料片。
背景新聞
名詞:俄羅斯移民法修正案
2007年1月15日,俄羅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從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國人在售貨攤、市場以及商店以外的場所進行零售業的人數應限制在零售業總人數的40%,全國115個大型露天市場將陸續關閉。從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
目的:
驅逐移民整頓貿易
俄羅斯目前非法移民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非法移民問題已經讓俄政府深惡痛絕。
長期以來,外國移民幾乎壟斷了俄市場零售業。賣水果和蔬菜的基本是來自獨聯體國家的移民,而賣日用百貨及輕工產品的多是中國人和越南人。由於社會風氣和民族習慣,俄羅斯年輕一代根本不屑從事市場零售這類的工作。
據俄經濟貿易和發展部專家估算,俄羅斯每年約需100萬勞動力,但非法外籍勞工竟達1000萬~1200萬。俄政府認為這些非法移民不僅搶了本國公民的勞動崗位,更影響了俄經濟的正常發展,還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目前清查行動已迫使許多非法移民離開市場,然而俄政府遵照普京指示為本國公民『奪回』的工作崗位,卻依舊乏人問津。一位俄羅斯政府官員告訴記者,政府其實考慮到了這一點———待到市場真的空缺得不行了,再出臺一個政策招徠外國人;而屆時政府部門就能建立數據庫,把移民問題真正管起來。這或許纔是普京的真正用意。
態度:俄承認新政策存在問題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達裡金認為,整頓市場秩序並不是打擊外國人,而是打擊露天市場中滋生出來的不文明的商業行為。更多的大型日用品商貿中心的興建,正逐步取代原始的露天市場。
據俄羅斯《新聞時報》1月18日的消息報道,俄政府已公開承認,1月15日正式生效的新移民法實施後,由於其中增列對外國人在俄零售市場工作的比例限制,它可能引發嚴重的全國性問題。相關官員表示,政府將設法防范可能由此衍生的貨品短缺、市場關閉及物價上漲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