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宜人居
謀求發展的『好』。要突出城市建設的人居功能,把哈爾濱建設成富有獨特魅力、環境優美宜人、休閑購物方便、文化教育發達、人際關系和諧、人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加快設施建設
啟動三環路江南段、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何家溝綜合整治、磨盤山供水二期和內河清水水源等工程建設。推進和啟動濱江熱電廠、西南部集中供熱工程,加快建設和改造市滑冰館、冰球館、八區體育中心、亞布力冰雪運動基地以及奧林匹克主題公園等大冬會工程。推進『三馬』地區、老哈爾濱城、沿江地區等綜合改造。完成一批『斷頭路』、『卡脖路』連通改造工程,建設一批達標街路,改造市政土路。
加強環境整治
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削減主要污染物3%。啟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加強重點企業污染防治和綜合治理,推進群力、呼蘭、阿城等污水處理項目建設。
加強城區綠化,植樹150萬株,新增綠地700公頃。創建省級以上生態示范縣(市)1個、環境優美鄉鎮2個。
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建設清潔生產和中水回用項目30個。抓好市開發區、利民開發區兩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建設。
均衡教育事業
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10所,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助學機制,保障困難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提高醫療服務
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大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力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所有縣(市);市、區兩級財政按城區非農業人口每人每年5元標准安排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把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和支付范圍;啟動送醫下鄉計劃,采取定期輪換的辦法,從市區醫院選派一定數量的醫護人員到鄉鎮和中心村衛生院穴所雪工作。
建設社區中心
改善城市居民休閑、健身環境,建設居民達標庭院500個、市民休閑健身廣場50個;中小學校操場和健身設施定時向社區居民開放。
改善城市交通,調整、延伸城市公交線路5條,新建景觀式候車長廊20處;推進城市中心區與呼蘭、阿城等新城區公交連接;加強城市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 核心:
適宜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建設城市,努力為每一位居民提供充分的發展條件,不斷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利益、精神生活、民主權利、生活質量等需求,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局面。
■ 關鍵詞:文化建設
實施文化立市戰略,發揮文化彰顯城市個性、提昇發展質量的重要作用。整合文化資源,吸收國內外現代文化成果,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做大做強冰雪文化、音樂文化、工業文化、建築文化等文化品牌。
■ 關鍵詞:社會保障
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擴大到112萬人,失業保險擴大到135萬人,醫療保險擴大到180萬人,工傷保險擴大到62萬人,生育保險擴大到52萬人;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起建立救助基金,用於救助特困戶、農村五保戶、災民和流浪乞討人員。
■ 關鍵詞:困難家庭
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改造危棚房40萬平方米,解決廉租住房700戶。加強扶貧開發,推進貧困村新型家園建設,確保62個貧困村整體脫貧。
■ 關鍵詞:安全生產
加強專項整治,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哈爾濱』創建工作。
■ 關鍵詞:道德建設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弘揚哈爾濱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知榮明恥,信守公德,共建家園』以及『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單位、和諧村鎮』創建活動,繼續爭創『國家級雙擁模范城』。
■ 關鍵:
適宜創業
謀求發展的『快』。努力營造良好的載體功能和環境氛圍,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和創業人纔,把哈爾濱建設成為市場體系健全、要素合理流動、資源有效配置、政府服務優良、企業誠信經營、勞動者充分就業、投資者安心興業的現代化大都市。
超千萬元工業項目 100 個
加快調整工業布局
實施呼蘭、松北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年新開工投資超千萬元工業項目100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0億元。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爾濱段建設,招商引資協議入區項目50項,30個項目建成投產。依托市股權登記托管中心,開展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貸款和股權流動業務。引導資金、人纔等生產要素向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集中,向優勢產業和重大項目流動。
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加快用現代技術和設施裝備改造傳統農業,建立和完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機制,推動城市工業和第三產業向農村延伸,鼓勵資本和人纔進入農業和農村,加強雙城、賓縣、尚志、五常、延壽、方正等縣域開發區建設。
建立『招商代表制』
加強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建立『招商代表制』,吸引國外行業協會在哈市設立招商辦公室。推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國外大公司合資合作,力爭1至2戶企業實現嫁接改革。
科技投入5億元
加大科技投入,健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投入達到5億元,其中市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1億元,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4000萬元。推進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新建3至4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新增孵化面積2萬平方米。
安置再就業11 萬
安置城鎮就業再就業11萬人;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域外轉移,轉移農村勞動力117萬人。
誠信建設 4方面
整合旅游資源,加強著名旅游風景區建設,強化旅游業標准化管理,開展誠信旅游主題活動。
積極發展金融業,組建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爭取設立地方產業投資基金。
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建立和改造標准經『農家店』600個。
整合物流資源,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龍運物流園區等大型物流項目建設。
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把政府工作重點、政策支持重點和財力保障重點,集中到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公共產品和發展社會事業上,實現人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
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審批方法,探索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推行網上審批。
培育新型行政文化,引導廣大公務員以『八榮八恥』為鏡,樹立良好風氣,培養愛民情、責任心、效能感,增強法律意識。
(本版圖片均為白林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