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省保障水平和補差標准全國前十 保障人數達145.8萬
2007-02-12 10:09: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艷麗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2日電 截至2006年底,黑龍江省保障人數達到145.8萬人,保障水平和補差標准從全國第二十三位躍居第十位;農村低保制度在全省全面實施,覆蓋73萬農村貧困群眾。

  城鄉一體社會救助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在民政服務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老弱病殘為代表的困難群體,讓這部分人生活有保障、提昇幸福感,是和諧龍江建設的頭等大事。

  近年來,他們成為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的對象,黑龍江省對城鄉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障從單一的低保制度擴展到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五保供養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取暖、法律援助、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相配套,政策優惠、臨時救助為輔助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惠及230多萬貧困群眾。

  城市低保於2002年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截至目前,黑龍江省保障水平和補差標准分別達到162元、83元;將城市低保主要工作目標列為對地市黨政主要領導和領導班子經濟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五保』集中供養和社會化養老的新路徑;黑龍江省農村五保供養綜合改革全面啟動,逐步提高了供養標准,解決了部分敬老院工作經費問題,將45個不同層面的敬老院作為試點單位,以此推動了全省敬老院的改造和建設。全省13.3萬五保對象中有3萬人實現了集中供養,10.3萬人實現了分散供養,新建高標准的中心敬老院45所,改、擴建鄉鎮辦院207所。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已將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納入了救助范圍,形成了以大病救助、基本醫療救助、資助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醫藥費減免、社會捐助為輔助的救助格局。據統計,目前全省城市醫療已救助了12萬餘人次,農村醫療救助了43萬人次,貧困群眾的醫病困難得到了有效緩解;救災救濟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各級民政部門幾年來共向災區安排應急救災資金20143萬元,緊急轉移安置災民28萬多人次,受益人口達484萬人次。

  社區建設、村務公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力度大

  黑龍江省民政工作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十五』期間,隨著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村基層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黑龍江省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在城市,社區的城市基層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針對一些社會問題,社區組織積極發揮人民調解、治安保衛等職能,有效地預防和化解了城市基層的社會矛盾。如積極開展再就業活動,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組織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工作,維護了社會公平;注重增強社區治安防范能力,保護了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推行了警務進社區,實現了警務下沈、警力前移、警民攜手,為共創安全社區提供了保障。同時,全省社區還組織離退休老黨員、老乾部、老工人組成義務治安隊7000多支,專職治安員5萬餘人,形成了專兼結合、警民聯防的社會治安防范體系,社區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在農村,全面確立了村民自治的政治體制。出臺了《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修改了《黑龍江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完善了村民自治法規,規范了選舉程序。全省第六屆、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平穩順利完成,農村群眾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依法得到了保障。

  社會福利事業惠及特殊群體

  2001年~2006年,黑龍江省社會福利事業實現突破性進展,全省社會福利機構由2002年的1305個發展到現在的1703個,入住及收養人數達3.9萬人。全省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較好地保障了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

  在全國最早成立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總站,實現了由強制性收容遣送向關愛性救助管理的重大轉變,截至目前,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萬人次。各地市縣加快了老年公寓建設的步伐,全省1322個福利企業集中安置了16097名殘疾人就業,並實現了改組改制。從2001年至2006年共發行福利彩票80多億元,為國家募集27.5億公益金,省級福彩公益金共資助441個社會福利項目。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