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7日電 異地漫游不收費,話費清單不留通話記錄,記者調查發現其運營在灰色地帶;運營商稱從未發行此類卡。
新春佳節,人們拜年問候的電話無疑都多了起來。好久沒聯系的老朋友聊起天來,話就扯不斷了。異地漫游更是讓通話費又多了一重成本。盡管移動、聯通、電信、網通等各大運營商都在節日期間推出了單向收費、長途電話打折的優惠措施,但人們的手機費還是噌噌噌地往上漲。這時候,節前就開始悄悄流行的一種『無漫游資費,不扣除手機本機話費』的直拔電話卡變得十分吃香。而據記者調查了解,這種直撥卡並不都是合法銷售的通訊卡。
話費超低卡網絡熱賣
記者在北京馬甸以及海淀圖書城等地都看到有人在銷售這種直撥卡。據商家說,賣得非常好。而在京城一些高校裡,直撥卡也非常受大學生的歡迎,有的學生甚至做起了代理的生意。
這種直撥卡在網上的銷售更加火暴。記者在百度和谷歌兩大搜索引擎上搜索,分別出現了14萬多條和11萬多條的直撥卡銷售信息。在淘寶、易趣等網上商城中,也有大批的直撥卡賣家。
記者通過即時通訊軟件與淘寶上的一位直撥卡經銷商取得了聯系。對方稱,他們提供的這種手機直撥卡類似於人們熟悉的201電話卡,為手機號碼充值後,通過撥打經銷商提供的接入號碼,再輸入需要撥打的電話號碼加#號即可接通電話。以這種方式撥打電話,不僅不扣除手機本身的話費,而且在異地漫游時也不收取漫游費。利用這種直撥卡撥打電話每分鍾扣除充值話費3毛錢,加上這種充值卡本身的優惠,實際話費每分鍾纔1毛錢多一點。這位經銷商稱,這種卡目前賣得非常火,並且多以批發為主。
記者以15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50元的直撥卡充值卡,綁定自己的中國移動手機號碼後,按照這位經銷商介紹的方法分別撥打了一個省際長途和北京本地電話。通話過程中,信號一般,音質效果還不錯,十幾分鍾的通話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掉線的情況。隨後記者通過中國移動網站查詢了自己的手機話費,手機話費並沒有被扣除,而且在詳細話單查詢中也未發現所撥打的通話記錄。
手機變載體運營商賺不到錢
與之前流入的外地市場的手機SIM卡不同,這種直撥卡不再需要更換號碼即可實現較低的話費。而運營商在用戶用直撥卡撥打電話過程中沒有賺到一分錢。
記者撥通了北京移動的客服熱線。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手機撥打的電話都會在移動公司的詳細話單中留有記錄,但個別特殊號碼如201等接入號碼就不會產生費用。該客服稱,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手機直撥卡不是北京移動公司的業務。
據了解,這些手機直撥卡中有些是其他地區電信運營商面向本地提供的優惠服務項目,但通過各種渠道流向了其他地區的電信市場,而有些直撥卡則來歷不明。以市場上出現較早的0476直撥卡為例,該卡提供的接入號碼為04762382360,該號碼實際上是內蒙古赤峰鐵通提供的個人一號通業務的接入號碼。赤峰鐵通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個人一號通優惠業務只面向赤峰本地的客戶服務,並不清楚為何會流向北京甚至全國市場。
一位專門經銷手機直撥卡的商家透露,現在市場上大部分手機直撥卡都是外地一些電信運營商的內部人士在銷售。這些人通過租用電信內部線路,利用多部電話連線,斷續撥通被叫電話實現撥打電話的免費。他們采用的這種技術就是移動運營商的『跳頻技術』,利用電信運營商網間結算時低於6秒不計費的結算規則,在撥打接入號接通不到6秒時自動地跳轉到下一個計費地址,從而實現撥打接入號碼通話不計費。
運營商稱不知情專家認為屬違法
對於直撥卡在市場上的悄然流行,記者諮詢了北京的運營商。他們均表示,尚不清楚市場上有這種卡賣,對此情況,運營商會進行市場調查,情節惡劣的話,還將向公安部門報案。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出現這種所謂的直撥卡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特殊技術從電話線路上竊取話費;另一種則可能是欺詐行為,例如通過自動充值系統,在用戶頭幾次使用時自動將話費補上,使用戶看不出差異,之後仍舊正常計費。
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表示:『如果這種直撥卡的實現原理正如那位商家所說,那麼可以肯定這種行為是違法的。因為實際上它欺騙了記費系統,利用系統記費的原理實現免費,這樣移動公司本來該收的錢就收不到了,是私人佔用了電信公司的資源,說得嚴重點這屬於盜竊國家財產的行為。』
追查:誰是幕後操縱者
在網上,與直撥卡相關的銷售信息中大多介紹說,這種卡能以較低的話費實現長途、漫游功能是因為與移動、聯通、網通等運營商有合作,屬於運營商的增值業務范疇。
記者在卡市上看到,這些卡上都沒有標明生產者,只有一些聯系電話和網址,有些卡上還標著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的標志。撥打這些聯系電話時,有些打不通;有些雖然能打通,但對方不肯透露其企業名稱,只是表示他們的電話卡是與某運營商合作開發的;其卡上的網站也無法登錄。隨後,記者采訪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的客戶服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都表示,他們沒有推出回撥卡和直撥卡業務,對這些卡的使用方法更是不知情。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從事回撥卡、直撥卡的公司,其實都是依靠話費相對便宜的網絡電話,來實現降低手機資費的目的。經營這些業務的主要是一些小型運營商,這些小型運營商大多不具備相關資質。他說,為了防止這些不正規經銷商收錢後不提供電信服務,建議消費者不要買這種卡。
原因:漫游費居高不下
北京一向被稱為手機資費高地。因此不少外地手機卡進京搶生意,各種名目的IP卡、直撥卡、回撥卡也一波接一波地衝擊市場。在這些卡的圍追堵截下,北京的運營商也開始調整資費政策,節前還實現了單向收費破冰。但是運營商的優惠措施多集中在本地通話上,長途及漫游費用依舊很高,這就是上述各種卡在北京『橫行』的癥結所在。
實際上,在移動運營商的各項業務收入中,漫游費一直是利潤最為豐厚的一塊,且成本並不高。近幾年電信資費水平不斷下調,漫游費卻巋然不動,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漫游仍屬於單個運營商的『個人行為』,因此基本屬於無競爭狀態,運營商沒有降價的動力。而且,漫游收入在運營商的收入比例中相對較高,一旦降價,對其影響較大。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表示,漫游費下降的空間最大。因為在國內各省之間,不存在類似國際漫游的問題,都是屬於同一個運營商,從成本上來講,漫游基本是零成本,但是它卻收很高的費用。
記者親歷直撥卡問題多多
記者在郵幣卡市場買了一張直撥卡,這種直撥卡,可綁定在手機上,限移動(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撥打長途及市話0.20元/分鍾,不扣手機通話費,手機漫游時打電話也是0.20元/分鍾。記者發現,這種卡雖然打著話費便宜的旗號,但是使用起來還是有諸多不便。
1、接入號難記且經常更新
通過他們口頭給出的接入號,的確可以打出電話,但是語音質量一般,偶爾還會出現根本聽不到對方說話的現象。後來,經銷商又以短信形式更新了兩次接入號,分別是不同地區號碼開頭。長長的接入號很難記,經常更新也是個麻煩事,因此撥打電話並不方便。
2、計費方式無法明確
記者又用35元買了一張100元的直撥卡,由於打電話經常出現佔線的情況,記者向經銷商要求退卡,但經銷商表示,最近他們的通信系統正在改造,造成話務量擁堵的現象,出於對用戶的抱歉,可以給用戶的直撥卡上多充值100元。當記者的卡上被『贈送』了100元,達到近200元後,沒通幾次話,記者再查餘額發現僅剩70多元。這不能不讓人懷疑經銷商在計費系統設置上玩『貓膩』。
3、經銷商隱形,自認倒霉
由於直撥卡一再出現電話打出去總是佔線的情況,記者多次打經銷商電話進行投訴。到後來,經銷商乾脆不接記者電話,而直撥卡也使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