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以科技支橕現代農業 黑龍江省加強農業技術創新能力
2007-03-01 10:01: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日電 題:以科技支橕現代農業 黑龍江省加強農業技術創新能力

  關鍵詞1

  農業技術創新

  -文件亮點

  加強農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完善農業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構建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

  -概念闡釋

  農業技術創新是黑龍江省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助推器和中心環節。農業技術創新遵循的是農業科技發展規律,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需要,整合和優化農業科技資源,圍繞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取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成果。

  -黑龍江省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重點

  把黑龍江省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形容為一棵大樹,上分種植業、養殖業、林業、農產品深加工、農林生物質綜合利用等5個樹杈。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裝備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相當於這棵樹的營養液,項目官員和專家組相當於管理員。通過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集成省內可利用的優勢科技資源,為進行農業關鍵技術的攻關提供了可靠保證。

  -構建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目標

  就是要在相關的領域內,緊緊瞄准國內外農業技術發展的前沿,集成可利用的優勢科技資源、優勢的單位進行關鍵技術的攻關,從而培養和造就一支國內一流的農業科技人纔隊伍,為推進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昇級,增強農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與規模效益,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橕。

  -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是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能力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自給率低,科技成果的產出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二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企業創新能力薄弱,創新投入不足,研發人纔特別是高級人纔匱乏,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三是農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短缺仍是制約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瓶頸,引導和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科技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特別是縣市本級農業科技投入的保障機制還沒有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建設沒有財力支橕。四是投資結構不合理。對創新階段的投入比例過低,導致科技成果儲備不足、成熟度差;對農業領域的投入比例過低,導致農業產業總體科技含量偏低,行業競爭力偏弱。

  -政策舉措

  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啟動農業行業科研專項,組織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盡快在新品種培育、重大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菌蟲害防治、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強農業技術創新和成果儲備能力。支持涉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企業與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合作和向基地農戶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所發生的有關費用,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優惠政策。

  關鍵詞2

  農業科技推廣

  -文件亮點

  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繼續組織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縣市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活動,拓展共建領域,擴大共建規模,2007年全省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擴大到所有縣(市、區)。

  -政策舉措

  繼續完善專家大院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盡快形成以技術指導為紐帶、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逐步構建起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

  相關鏈接

  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農業科技園區具有科學技術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資金投入產出率高、產品加工增值率高、農業商品率高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相互結合等特征。建立農業科技園區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有效結合,把以依靠資源為基礎的農業逐漸轉化為依靠科技為基礎的農業,建立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有效運行機制。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園區四大特點:主導作物品種更新換代的研發基地,農業鑒定選用主推品種的演示基地,引導農業應用先進栽培技術陣地,立足增加主推配套技術科技含量的農業新技術試驗基地。通過園區建設,加速了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和先進技術推廣。農業科技推廣協會

  農業科技推廣協會就是以示范戶為中心,組建集政策法規宣傳,農業科技推廣,農用物資供應,農產品市場營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五種功能為一體的農民協會組織。農業科技推廣協會吸納當地享有信譽的農資商作為會員單位,吸收鄉級農技推廣機構參與管理,吸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戶為會員,形成了縣鄉村戶共同開展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普及活動的運行體系,為示范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3

  農業標准化

  -文件亮點

  加強農業標准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標准體系建設,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加快修訂、完善各項農業標准,全面采用國家標准,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標准,盡快實現與國際標准接軌。

  -專家觀點

  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選擇

  農業標准化是個『賣點』,更是一種無形資產,如果它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商機和市場都是無限的。加快建立農業標准化,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化解農產品市場風險的迫切需要,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實施農業名牌戰略的迫切需要。黑龍江省創出的農業名牌無一不是農業標准化的結果,像北大荒、翠花等等,都是農業標准化的典范。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具有發展農業標准化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現在全省農業標准化已進入穩步快速發展時期。

  關鍵要解決意識問題

  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標准處處長田翔認為,制約黑龍江省農業標准化進程主要問題之一是意識問題。黑龍江省一些地區,對加快農業標准化的意義和緊迫性,沒有普遍認同。認為中國人口多,農產品需求量大,市場廣闊,沒有必要搞農業標准化。而農民往往把標准化工作看做是工業企業的事,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農民更不知標准化是何物。同時,農業標准化工作缺乏相對完備的法律法規環境,也是阻礙農業標准化發展不可忽視的原因。因此,在黑龍江省要大力普及農業標准化知識,加大宣傳貫徹和推廣力度,加快制訂和完善農業標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規。

  -政策舉措

  加大農業標准化實施力度,全面普及農業標准化生產技術,組織農民按標准生產,擴大農業標准覆蓋面。全面推行農產品市場准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推行農產品標識和質量追溯處理制度,實行農藥、獸藥專營及運動源性物質和添加劑規范使用制度,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還原奶等農產品標識制度,努力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推進全省農業標准化提檔昇級。2007年全省農業標准化實施面積發展到1.5億畝。

  專家點評

  從機制入手破解農業科技發展難題

  □哈爾濱市農科院研究員欒兆乾

  -建立現代農業科技體制,地方的特色和優勢科技機構納入全國統一規劃農業科研體系,以農業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著重解決本地區方向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同時,把一些科技活動機構逐步推向市場,逐步轉向以農業科技服務為主的推廣機構,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

  -建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農業技術園區的試點,以點帶面,逐年擴大。既發揮試驗、試范和龍頭作用,又可強化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和農業生產實踐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支持,加速技術成果的應用和轉化。

  -建立一支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農業科技和技術推廣隊伍。培養大批現代農業需要的現代農民,提高每個勞動者素質,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

  -增加農業裝備和科技資金投入。應以國家財政作為主要投資渠道,形成國家、集體、社會多渠道籌資機制。要制定配套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和其它社會力量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形成社會化、多元化籌資體系。

  可以說,農業科學基礎研究是科技進步的先導,農業科技成果的試驗以及應用推廣是科技進步的核心,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是科技進步的重點。圍繞這三個中心環節,在政策、資金、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支持,纔能真正解決農業科技發展的根本問題。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