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二踢腳"酒瓶子大 瘋長的煙花爆竹讓收廢品的奔小康
2007-03-06 15:51:1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勇 崔志強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一地殘紅 收廢品的"坐"收千金
  東北網3月6日電 如今的煙花爆竹越做越大,從小年到正月十五,很多外地來哈的收廢品人員並沒有回家,等著撿人們放過的禮花箱,結果收入非常可觀。

  4日是哈爾濱市可在市區內燃放鞭炮的最後一天,當天晚7時許,道裡區森林街上一家水果店的經營者從店中抬出三箱有半米高的大禮花。禮花剛剛昇空,幾名推著流動收廢品車的人員就守在旁邊。禮花燃放完,一收廢品人員高興地將禮花箱搶到車上,推著車向另一個禮花燃放點跑去。

近8時,道外區北環路上一燈具城的工作人員從店中抬出了30個大禮花箱順次擺到街上,3名收廢品人員先後守在旁邊,禮花燃放後,3人衝上前去搶禮花箱,還因『誰是先來的』發生爭執。其中一人因車上實在裝不下太多的禮花箱,還打電話找來幫手將禮花箱運走。
啤酒瓶子"站在""二踢腳"中不顯個兒
現在的『二踢腳』比10年前體積大了15倍。

  

  據了解,這些每個重達10公斤至20公斤不等的禮花箱被收廢品者撿回後,再以每公斤0.7元至0.8元的紙殼價格賣到廢品收購站。

  一位來自於湖南長沙郊區的收廢品者介紹,春節期間,很多外來收廢品者都沒有回家。為了多拾一些禮花箱,他們將工作時間進行了改動,每天中午纔出門沿街收廢品,到了晚6時後,觀察附近哪有放禮花的則奔哪去。

  收廢品人員張寶柱說,除夕晚,他一直乾到了大年初一的早2時,拾到禮花箱43個,光往家搬就跑了7趟。從小年到十五,他共拾到120多個禮花箱,收入超過千元。

  正月十五『二踢腳』大開殺戒

  幾家歡喜幾家愁。

  經歷了大年三十夜的爆竹狂歡,正月十五,鞭炮上演了最後的瘋狂。在滿城火藥味兒尚未散盡之時,記者在哈爾濱部分大型醫院看到的是一幕幕血腥場面:幾家醫院當天收治鞭炮炸傷患者76人。醫生說,傷者數量與往年比增長不多,但普遍傷勢較重。

  幾家醫院的醫生對現今鞭炮的威力深感觸目驚心:

  一男子將『二踢腳』拿在手裡燃放,不想『二踢腳』成了『一聲雷』。該男子右手掌心和五指縫合16針,右眼眶、眼皮縫合26針;

  一女子被昇入高空後又俯衝下來的『二踢腳』炸破帽子,頭皮縫合5針;

  一孩童點燃禮花後不見動靜,俯身查看時被突然躥出的火花灼傷眼睛,現正准備手術救治;

  一外地游客在距離『大地紅』3米遠的地方觀看時,被爆炸飛濺物劃傷面部,縫合3針……

  醫生在查看炸傷患者傷情時懮心忡忡:現在的鞭炮太厲害了,過去看的患者燒傷較多,今年多數患者皮開肉綻,放鞭炮豈不成了點炸藥?

  記者從哈爾濱市部分醫院了解到,不僅是皮開肉綻的外傷,今年春節期間耳膜震傷患者比往年大幅增多。僅初八上午,哈醫大一院就接診9名耳膜震傷的患者。哈醫大二院從初一至初八接診因鞭炮巨響被震傷耳膜的患者34人。調查了解到,受傷者多為青少年,頭號『殺手』是那些特大特響的『二踢腳』。

  瘋長的危險指數

  農歷正月十五,記者在經過鞭炮銷售攤點時,業者紛紛推薦價格較高的大型號鞭炮。在道裡區一處攤點,業者拿出跟啤酒瓶一樣大小的『震天雷』、杯口粗的『麻雷子』以及手榴彈一般的禮花彈讓記者挑選。記者買下10個『二踢腳』和幾個禮花彈,決定親身試險。

  找到一塊空地後,記者小心翼翼點燃『二踢腳』,前兩個正常,再1個沒響,後兩個都只有一響。剩下的沒敢再放,記者拿著找到有關專家。看到拿出的這些家伙,多年從事鞭炮生產的老手也大吃一驚。雙城市煙花爆竹廠楊廠長說,他們廠是老企業,生產的『東信』品牌煙花爆竹在全國小有名氣,可像這樣的產品他們還真是不敢造。他告訴記者,禮花彈應該由專業人士燃放。這種禮花彈應是頭向上放進發射筒後再點引線燃放,而記者買的這種禮花彈引線太短,必須要先手持點燃後再放入筒中,而且按燃放要求點燃引線燃放者要迅速撤離至50米外安全區域。他說,因此放禮花彈不適宜在居民區,且不說有沒有這個空間及時間讓人撤離,如果一失手將點燃引線的禮花彈投入筒外或頭向下投入筒內,其爆炸後不僅會傷及燃放者,還會殃及附近的人。

  他介紹,這些超級『二踢腳』危險更大,首先用藥量大,殺傷力自然就提昇;其次按鞭炮生產規范要求,用於鞭炮固定引線及封口的固引劑(主要成分:氧化鎂、土粉、氯化鎂)應當在燃放時散開成粉末狀,可市面上的超級『二踢腳』用的固引劑卻明顯是沙石、泥土及玻璃膠的混合物,因為其硬度高,爆炸後將成塊狀迸射,如果近距離爆炸不傷人纔怪呢。

  鞭炮的瘋長,對很多正規鞭炮生產廠家是個不小衝擊,競爭造成許多企業不按標准生產,偷工減料,更加劇了鞭炮的危險性。業內人士介紹,鞭炮越做越大後,這個行業的『假、大、空』現象也愈發突出,比如產品包裝上標明1000響的『大地紅』有的實際個數還不到600響,市面上銷售的數十萬響的鞭炮實際燃放後能聽到的不過萬餘響。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又保證個頭大,甚至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用來生產煙花爆竹的氯酸鉀作為炸響劑,這些又大又響又便宜的鞭炮一面市,本就動蕩不安的鞭炮市場自然更加混亂。

  誰來控制鞭炮的瘋長?

  有關人士認為,要立法限制鞭炮的尺寸和火藥量,大大削減其射程、高度、爆炸噪聲

  國務院頒布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

  1999年哈爾濱市出臺了《哈爾濱市限制燃放煙花爆竹規定》,在全國禁放城市中率先『禁改限』。今年對延續多年的《規定》又做出了修訂。修訂後的《規定》對燃放時間進行了調整,規定燃放時間為2007年2月10日(臘月二十三)6時至2007年3月4日24時止,除大年三十外,每日零時至6時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時間。

  記者了解到,限時確實對控制擾民噪聲起到了一定作用,許多市民也發現今年鞭炮放的少了,安靜了。但從正月十五『二踢腳』大開殺戒及春節期間各醫院收治患者的情況可以看出,鞭炮危險性已越來越大,限時只是緩解了數量上的問題,涉及質量的安全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有關人士認為,鑒於超大『二踢腳』屢屢傷人的現狀,政府部門在『禁改限』中應著重『限大』。煙花爆竹作為供人賞玩的娛樂產品,首先應保證安全。煙花爆竹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主要原因在於威力太大,所以纔要立法限制鞭炮的尺寸和火藥量,以對人無害為標准,大大削減其射程、高度、爆炸噪聲。對於生產超出尺寸范圍的鞭炮,應予以取締。對偽劣鞭炮要在流通和銷售領域加大日常監管力度。

  社會學專家指出,在煙花爆竹造成的各類事故中,非法生產、質量低劣和不正當燃放都是重要原因,這主要是管理的缺失和缺乏安全意識。國務院新近頒布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強調加強煙花爆竹在生產、運輸、銷售和燃放等各個環節的管理,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提高管理水平,把精力放在有效管理上。

  民俗學專家建議,在除中國大陸外的華人聚居地區,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除夕夜都會舉行由政府或各種社會團體組織的焰火晚會,既烘托了節日氣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居民分散燃放的不安全因素,這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方式。

  記者調查了解到,市民普遍認為,從鞭炮『禁放』到『限放』不僅是政府部門對市民的寬容,也是對市民文明程度的考驗。一些人不管什麼禁放區還是開放區,隨處制造『驚天動地』的效果,他們在尋求感官刺激的同時,帶給他人的卻是惶恐與不安,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應該制止。市民呼吁,在『禁改限』燃放期間,除了限時,還更應嚴格的限地、限大。

  有關部門近日公布,明年哈爾濱市煙花爆竹經營市場將全面放開經營,面對今年的形勢,安全問題不能不讓人捏一把汗,而對管理來說,明年必將是更加艱巨的考驗。

責任編輯:張昭